2015/04/07
Old School - Metering ...listening & Reading


電腦跟數位在音響器材的日漸普及
至少帶來了“表頭”這個好處
傳統的類比混音控台,多半只提供”音量” (VU or Peak..or both)
“正負極性” (correlation) 的讀表
高階的可能還俱備了”Phase Goniometer” 向量圖表...


音響器材的對音量動態範圍表現有其上下
不過大 可避免失真訊號產生
不過小 可維持好的訊躁比(S/N ratio) 降低底躁
脫離了正常運作範圍
聽覺會被告知 而表頭的閱讀是客觀的佐證
 
做什麼事 聽見什麼 看什麼錶
多數時候 我覺得”聲音的比較”是表頭最幫忙的時候
比如
input 訊號 peaking 跟不peaking 的比較 (level peak or over load)
訊號EQ處理前後的頻率分析比較 (RTA & Phase)
訊號動態處理前後的amplitude大小聲比較(RTA & Level)
左右訊號的相位差異比較 (Mono /Sum & difference) ..etc


切換“In/Out" ,"bypass" 邊聽邊看
表頭讀取在比較的情況下 提供作決定的依據



在從前“meter”不是隨手可得的工作環境下
更重要的是 “耳聽為憑”
人腦對聲音的反應並不比機器慢
沒有表頭可以依賴
反而是對”聽力”很好的訓練
在2015這個年代
只要有個PC 配合audio i/O +軟體
Level 跟各式level表頭都可輕易成為輔助工具
用來輔助訓練”聽力”的工具



善用表頭輔佐
是現代音響師該具備的優勢
但態度上仍應以”聽覺”為主

畢竟
開車還是要看著路面 注意路況
而不是盯著速度跟油門轉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