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Yamaha人來說,Blue Note總是印象深刻,雖然我從未造訪過,但由於兩者的關係一向很好,Blue Note也常被Yamaha以愛用者的身份用於產品宣傳上,因而多了一份親切感。這次老朋友兼老闆的John去了一趟紐約,聽著他敘述拜訪Blue Note的經過,讓我無形中也一起神遊一番這個嚮往已久的爵士夢幻殿堂。 創立於1981年,創辦人Danny Bensusan(下圖右)為了讓Greenwich Village當地的爵士樂好手、爵士樂圈的大咖能有一個一流的表演場地,並讓爵士樂迷能夠近距離觀賞這難能可貴的演出,因此創立了Blue Note Jazz Club。 30多年來在此表演過的爵士樂大師非常多,譬如下圖的爵士樂傳奇人物Dizzy Gillespie,都把Blue Note當成像另一個家一般。而Blue Note也逐年把這個Home的根基往全球各地延伸,目前有美國紐約、夏威夷、義大利米蘭、大陸北京與日本東京、名古屋等六個據點,造福全球各地的爵士樂迷。 早在2005年Yamaha推出M7CL的數位Mixer,Blue Note就是美國前五台M7CL的採用者之一,M7CL一直擔任著現場混音調控的重要主角,甚至成為Blue Note 30年來使用最久的mixer。 2009年Blue Note也採購了Yamaha的C7平台鋼琴,如同眾多一線藝人、樂手所鍾愛(像下右圖的Norah Jones彈奏C7演唱她贏得8座葛萊美獎的Come Away With Me),C7也進駐到Blue Note Jazz Club殿堂。 Blue Note 除了以非常高層級的Jazz現場演出聞名外,他的音場表現也頗具知名度。大約200人座次的場地其實不大,但場地本身的Acoustic就有不錯的聲學特質。受限於場地空間,舞台置於場地中央,賓客座位就是依著舞台往兩端牆壁延伸(如下圖),所以2011年進行系統更換時,也對承接更新的Peltrix公司帶來頗大的挑戰。 Blue Note的演出泰半是Acoustic類型的,而80%的賓客又是坐在離舞台8公尺內的距離,舞台樂器的直射音壓非常清楚。所以音響系統主要是用來平衡賓客座位區的聲響用的。現場有三個區域最需要進行這種平衡補償,一個是聽到較多鼓組直射音的舞台左側,聽到較多鋼琴直射音的舞台右側,還有直射音相對較小的吧台位置。 音控人員面臨一個挑戰,就是需要來回穿梭在這幾個區域與音控台,聆聽各種歌曲的特性、針對不同區域的需求來進行混音調整。只聆聽一個區域,很容易失去另一個區域的平衡掌控,立體相位在此相對沒有意義。因此在Blue Note不採用立體系統的輸出方式,而是採用以舞台為中心向外的點音源扇型擴散方式。 針對每個喇叭所涵蓋的區域進行調校非常重要,因此內建DSP的擴大器是這裡的首選,而Yamaha推出的Txn系列的旗艦級後級擴大器在經過音質、控制性、DSP處理能力、信賴度等的遴選後,雀屏中選了。總共使用了12台的TX4n擴大器(下左圖),搭配SLS的Ribbon Drive喇叭系統(下右圖),打造出現場的優質聲響傳送。 Mixer在此次更新也進行更換,但僅是從舊款的M7CL換成新款的M7CL48ES,因為原本的M7CL太好用了。換成M7CL48ES還有三個主要因素,第一個就是Ethersound的傳輸系統,並採用了Stagebox,讓整個系統進入純數位的領域。 第二個原因就是iPad上執行的Stagemix,讓音控人員得以遊走在剛剛提及的三個需要進行補償平衡的區域,直接聆聽與修飾,不用來回於控台間,降低干擾賓客的機率。 第三個因素是M7CL48ES上的3rd port功能,現場可以直接進行多軌的數位錄音,不用加裝任何的多軌錄音介面。Blue Note本身擁有Half Note Record的唱片品牌,多年來發行了數不盡的現場錄音唱片製作,也贏得多座的葛萊美獎,現在每場演出都直接可以進行多軌錄音,後製出版上更加方便了。 而Ethersound串連整個系統,從收音後傳輸、混音、喇叭輸出、錄音,均在數位領域進行,而且控制也網路化了(Yamaha Txn擴大器可以透過網路連結控制、調校),除了整個音質提升更多外,也讓系統更容易應付全年無休、各種不同的演出需求。 而為了越來越多的現場錄音與製作需求,Blue Note也剛在2015年10月底完成Yamaha / Steinberg的Nuage錄音後製系統的安裝。 Blue Note發行過非常多的現場專輯,有多張拿過葛萊美獎,但這些錄音的成音後製幾乎全數透過外掛系統或OB車來進行。既然需求越來越高,in-House的後製系統Nuage的安裝當然就水到渠成了。 Nuage系統的安裝,讓Blue Note的現場錄音、後製能運用在三個主要用途上。一個是Blue Note與視訊製作公司Revet的虛擬實境影音合作案上,像下圖的360度3D VR虛擬實境的成音後製,就是在Nuage完成的。 第二個是Blue Note現場錄音單曲的製作,以便在iTune平台的專屬通路上發行。第三個就是現場錄音的CD全專輯製作,透過Blue Note自己的唱片品牌Half Note Record發行。 Youtube上已經可以找到多首在Blue Note現場錄音、透過Nuage混音製作的曲子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搜尋一下。 Blue Note,我心中的爵士夢幻殿堂,總有一天,我必定要去參訪一趟。 Humphrey T

去年夏天曾寫過一篇關於台北東區ATT ShowBox,使用K-Array的線陣列喇叭擔任主系統,筆者進行系統設計與現場調校的心得資料。今年夏天,同樣地,九太音響以團隊的專業技術、服務能力,再次贏得業主的信賴而持續進駐ATT ShowBox,只是主系統更換成義大利的RCF線陣列喇叭系統了。 使用的喇叭系統編成如下: Flying Main:RCF HDL20A x 12 Flying Sub:RCF HDL18AS x2 Floor Sub:RCF SUB8006AS x 4 Front Fill:Yamaha IF2208 x 4 Floor Monitor:Yamaha IF2112AS x 10 Shape Designer 懸吊模擬 在系統還沒進場前,我們便先使用RCF的軟體Shape Designer來模擬,根據場地的尺寸與需要涵蓋的區域來計算吊點⾼度、喇叭夾⾓等。 另外,Array Frame勾環與吊點資訊、懸吊高度參考點LCP,以及結構安全性的事先檢測也很重要。 但是Shape Designer的建議,我們僅採用了跟懸吊、安全係數相關的部分。然後像是高頻補償這些跟調校有關的部分,便直接忽略掉了。因為我們系統裡使用Yamaha DME24N來擔任喇叭處理器,所以就在現場根據實際狀態來調校了。 Ease Focus2 音場音壓模擬 參照Shape Designer原先的吊點數據,使用Ease Focus2在電腦上來進行許多次的細節調整,以求取最佳的音場輸出。由於Ease Focus2支援原廠的喇叭箱的DSP Filter設定,讓我們更能夠獲致接近實際的音場音壓與頻率等詳細的模擬。 將Flying喇叭離地LCP點設在4.76米高度、J type陣列曲度與設定的喇叭夾角,喇叭能量全開來分析, 場地平均音壓可以達到125.3dB,場地最大音壓142.8dB、最小音壓119.2dB。因為Ease Focus2僅分析直射音壓,所以基本上這樣的系統輸出是符合演出所需的。 再分析±6dB的涵蓋平均度,如下圖,可以看到除舞台前緣與夾層最前緣會高於平均度外,其餘區域全部落在±6dB(綠色區域)內。 Ease Focus2 喇叭投射軸線模擬 喇叭投射軸線的分析也是我的重點之一。因為使用ATT ShowBox平面層觀眾區的最後段,剛好會被音控區所在的夾層所覆蓋,為了避免典型的露台下方遮蔽效應的產生,在Ease Focus2上仔細描繪與比對HDL20A各喇叭投射射線位置,以確認能否涵蓋到場地全區。 Ease Focus2 頻率響應模擬 在電腦模擬期間,於虛擬場地選定六個聆聽點,點1為舞台前、點2場地末端中央、點3中央夾層、點4場地中央、點5側區夾層、點6為控台位,並在不同的懸吊位置、高度、喇叭DSP參數設定下,比對出較佳的頻率響應。 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各點的頻率響應差異能縮小、趨於平均,同時也讓音控人員在音控位置更能掌握全場的狀況。 頻響圖的上圖為模擬喇叭高度LCP點離地5.07m,上4支HDL20的DSP設為Far的高頻補償(RCF原廠Shape Designer的模擬建議) 頻響圖的下圖為最後我們採用的設定,模擬喇叭高度LCP點離地4.76m,所有HDL20均設為Near 由於Ease Focus2軟體支援原廠的DSP設定值,所以可以直接模擬不同DSP設定時,實際可能的頻率響應,以便判斷最佳的喇叭系統設定值。 透過模擬明顯看到最終版本的設定,各點頻率響應的曲線更靠近,各點的頻率差異縮小,讓控台位能掌控各點的聲音,更能放心地進行音控。 完成軟體上的多次模擬測試後,我們就帶著最終版的參數,到場地進行實際的安裝了。 DME24喇叭處理器 喇叭處理器沿用原本的Yamaha DME24N,只是配合這次新的喇叭系統使用,再完成系統與操控軟體端的重新設計。 個人非常喜歡使用DME24N來進行喇叭系統的調校。處理系統的靈活度極高,可以因應不同的喇叭系統客製化一整個處理系統,還有就是操控的面板也可以一併客製,非常方便。如果是調校完成後,需要轉交給別的音控人員來使用的話,我們便可以在客製面板上放上主要的調整功能,把高敏感度的功能隱藏起來,避免不小心誤觸調整到。對音控人員來說,只會碰觸到必要的功能,不需面對複雜的整個處理系統,也可以加快上手的速度,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 由於我們使用遠程的喇叭來投射夾層與音控位、近程喇叭系統投射會場平面層,因此在DME處理器上,我們設定了三組PEQ的調整,分別對應到整個主喇叭系統、遠程、近程等位置的調整。先使用整體PEQ做基本、有共同特點的頻點進行調校,再以遠程與近程PEQ來進行不同涵蓋位置的喇叭系統個別頻點來調校。 另外,也特別為音控人員設計的主場喇叭系統控制面板,盡可能將繁雜的參數設定,簡化在下圖的控制面板內,讓音控人員一目了然,增快操控的速度。 現場量測調校 我們使用Yamaha UR22的錄音介面搭配Systune1.37來進行調校。 UR22有兩組量測Mic輸入,我們使用兩支量測Mic分別在會場平面層場地中央位與夾層的控台位置。使用兩點同時量測的方式,除了可以分別量測場地中央與夾層的頻率與音壓外,更重要的是,藉由量測與調校,讓音控位置所聽到的頻率響應,盡可能貼近場地中央觀眾的感受,如此對於音控人員的操控會有很大的幫助。 由於兩支量測Mic為不同廠牌、型號,我們先做麥克風特性的比對。雖然麥克風的頻率響應差異度極為相似,但兩支Mic的感度真的差異太大,因此我們在Systune的量測輸入上進行Gain的補償,以便在兩點量測時,能夠得到足以彼此相互參照的可靠數據。 利用近程PEQ修飾平面層場地中央位的頻率響應,使用Systune的Magnitue差異曲線來做量測記錄與比對。紫色曲線為PEQ調校前、綠色曲線為調校後,原則上就是盡量把太凸顯的頻點修掉。 同時使用遠程PEQ修飾夾層中央位(亦即音控位)的頻率響應,淺綠色曲線為PEQ調校前、較深綠色曲線為調校後,一樣就是把太凸顯的頻點修掉。 在調校過程中不斷利用兩點量測的切換來比對平面層與夾層的數據,因為不管遠程或近程的頻率調校,多少還是會影響到另一方,有時候也會運用到Systune的Overlay Average功能,來求取兩個點的頻率響應平均值,作為調校上的參考,相當有幫助。 除了平面層場地中央點與夾層中央的控台位置兩個點的量測外,夾層下方的點也是重點之一。如同前述,因為在高頻指向涵蓋相對窄的現象下,我們一開始設計便調整喇叭的軸心射線,以便能直射進到夾層下方,來避免典型的露台下方遮蔽效應的產生。同樣地,我們也刻意移動量測Mic到夾層下方,配合夾層下方的量測進行調校設定,確認夾層下方的觀眾也能有不錯的聆聽效果。 系統調校完成後,平面層場地中央位(綠色曲線)、夾層中央控台位(較深綠色曲線)、夾層下方中央位(紅色曲線)的頻率響應套疊圖如下: 可以看到除了90Hz以下的超低頻率段,三點的頻率響應差異稍大為,90Hz以上一直到20kHz,三個點的頻率響應曲線非常接近。我們標示了250、500、1k、2k、4k、8kHz等6個倍頻點,可以看到6個標示點最大到最小能量誤差都在4dB內。相當理想。相信在音控位置的音控人員,能更有自信地操控整個系統。 音壓量測與動態設定 現場音壓的量測也是重點,據以設定演出時音控人員能夠掌控的動態空間。 我們設定DM2000的dBFS表頭位置-25dBu位置來量測音壓。Systune上設定1秒長度的平均值、不加權模式,平面層場地中央為103.3dBspl(瞬間鋒值114.0dBspl)、夾層中央為96.4dBspl(瞬間鋒值108.8dBspl)。 由於DM2000上還保留25dBu的Headroom,加上DME24N處理器上還有至少10dBu的空間,所以理論上系統全放下,在場地中央位置應該可以得到130dBspl以上的動態音壓,非常近似Ease Focus音場模擬得到的125.3dBspl的平均音壓。 量測時有個插曲就是,量測當天,場地空調一直發出一個約210Hz的噪訊,能量還頗大的。因此造成量到的差異曲線,在該頻率有一個失真的突起波。 我們使用Systune內建的Virtual EQ功能,在該頻率下一個虛擬EQ頻率點,把Gain與Q值設定到足以將該噪訊抵銷的數據,這樣在量測時,差異曲線便能盡量不把這個擾人噪訊列入量測計算了。Systune真的是相當方便的量測工具 Humphrey T

我思索著、想寫這個相關內容有一段時日了,就是缺乏時間與一股動力把它完成。正好趁著這次Infocomm2015結束、整理後續閱讀的一些資料時,一鼓作氣把它完成吧! 第一次接觸數位音頻網路是在2002年前後,那時候Yamaha全力推展mLan等數位音頻傳輸系統,雖大部分產品是在樂器相關市場上,不過也有推出數位mixer用的介面卡。但那是個建構在FireWire上的Point to Point規範,而且最終不成功而草草收場。到了2003年Yamaha正式推出數款支援CobraNet的產品像NHB32等,我便開始踏入這個注定要改變PA audio傳輸的數位音頻網路世界,一直到現在。 期間內,市場上不斷地有新的數位音頻網路規範問世、亮麗登場,好比我在2005年開始在台灣市場推動的Ethersound系統,隨後在2010年開始在市場上耕耘、推廣的Dante系統。還有像目前很夯的AVB或是Ravenna等新一代的規範,數位音頻網路市場就如百花爭豔般,新系統推出沒有間斷過。 就如同我在之前文章所述,今年在Infocomm展會上逛了一圈,到處可以看到Dante Spoken Here的標語與相容的器材,幾乎可以確定Dante將是主流規範,而且勢必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最近發佈的、一篇由RHCONSULTING顧問公司所做的市調報告,更是一個非常有力的佐證。不談太多規格、理論的事情,市場的數字會說話,相信更能夠讓我們明瞭目前現實的狀況。 筆者對於數位音頻網路系統的看法,就如同市調報告的闡述一般,數據規格固然很重要,但往往不是驅動購買慾望的重點。所以以往在進行這些音頻網路的簡報時,我會盡可能地去提出各種的實際安裝使用案例、應用的方式等。因為使用者關心的是:這系統能否解決我目前的問題、能否得到比類比傳輸系統更方便、更好的效能?更多的使用案例,或是說更多人在使用這套數位音頻網路,代表這系統真的能迎合大部分人的需求,確保使用者的投資是在市場的趨勢上、不會一下子變成科技孤兒。 尤其是數位音頻網路,系統本身的技術規範其實是比較偏向IT產業的技術,而大部分的PA系統使用者並非IT系統專家,廠商一直在自家技術規範上自說自擂,反而不是使用者關心的重點。 如上圖,市調報告中選擇三個目前較活躍的、開放加盟的音頻網路系統來做比較,數字軸是加盟的廠商數量。選擇開放加盟的音頻網路系統,我想主要原因是開放加盟的系統是集合眾多廠牌一起努力,對市場的影響相對大的多。市調中並未把Ethersound納入,但依我之前的調查,到最近的加盟廠商數約在40家左右,圖上位置該大約在藍、綠線之間吧。 可以觀察到的是,Dante在2013到2014的兩年間,加盟廠商數達到四倍,成長幅度非常驚人。AVB這兩年維持小幅度的成長,而Cobranet或是報告未提及的Ethersound,這兩年的加盟廠商數量則是呈現停滯的狀態。 另一個數據,如下圖: 這是顯示各個主要的開放加盟數位音頻網路系統,2013與2014年在市場上有多少種產品可供選用。同樣可以看到雖然CobraNet仍舊是市場最大的音頻網路產品提供者,但兩年間的衰減幅度其實相當大,對照Dante系統的產品推出速度領先遙遙其他系統的趨勢,CobraNet系統的市場地位相信很快就會被取代。 另一個資料也非常有參考價值,如下圖: 這是五個主要的開放加盟的數位音頻網路系統,在各類應用上所推出的產品種類統計。 可以觀察到一個重點,Dante是唯一一個在各類應用都有產品推出的音頻網路系統。這也可以視為為什麼Dante可以如此快速地竄升的原因之一。 市調報告中關於CobraNet系統的應用,有特別加以說明。因為在CobraNet系統中,佔比最大的Amplifiers類別的104種產品,有25種來自同一個廠牌,而另一個高佔比的Speaker類別的66種產品中,同樣地高達53種來自同一個廠牌,這會造成CobraNet在市場上好像非常普及的扭曲假象。 報告中還提出幾個有趣的現象: Harman集團的政策改變。各位知道嗎?Harman集團其實是AVB數位音頻網路的創始者,一開始集團內的品牌其實有點像是避開採用Dante系統的策略。但後來旗下品牌多依循西瓜效應,陸續加上了Dante系統的選項,譬如說Soundcraft新的Vi或Si系列Mixer,都有Dante與其他多種數位音頻網路的擴充卡可選用,但有趣的是,擴充卡的選項中居然沒有AVB系統。 數位音頻網路各系統中,包括Ethersound、AVB、Dante、Ravenna系統都具有軟體方面的產品,讓個人電腦可以成為音頻網路的一個Device。(市調報告並未提到Ethersound,不管是未調查到,還是故意忽略,筆者還是把它加進去)。 而這些軟體上的發展,筆者認為將會為整個數位音頻網路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效應。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Dante的DVS軟體,目前佔整個Dante系統的銷售數量的28%。另外像這次在Infocomm展會非常受注目的Dante Via,預估也會非常具發展潛力。 Dante系統是如何辦到的?是機運?是成功的策略?在市調報告中提出幾點看法,可以讓我們一窺端倪。 技術支援:Dante的推展組織是一家私人企業—Audinate,系統的授權使用是需要付費,同樣的Audinate也提供設計產品的廠商相當程度的技術支援。相對於AVB推展的組織AVnu是個類似私法人的機構,加上AVB系統是採用Open Source的免費授權機制。理所當然地也就不會設置足夠的組織或資源來提供技術支援於廠商了。這對於像音頻網路這種需要連接多種不同品牌、不同產品應用的系統,缺乏適當的技術支援推展上阻力就會增大許多。 更新與持續發展:Dante系統幾乎每年更新兩次韌體,晶片硬體也持續推出新的產品。這對開發產品的廠商來說,在開發新產品時就可以得到更適切的對應系統晶片,對於系統推展絕對有利。 推動的時機:好的技術規範不代表就能得到業界普遍的青睞與採用。每個使用者都會擔心投入太早,變成實驗的白老鼠,而在潮流退去後,所有的投資都成為白費。Dante使用標準的網路系統周邊(如switch hub等),在CobraNet、Ethersound等系統在前頭鋪路、消除多數人對數位音頻網路的疑慮後,Dante的推出自然平順許多。 同樣的,AVnu推動AVB的時機就有點不恰當。AVnu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向業界喊話,白皮書早早就已經開放眾人下載閱覽,筆者也在多年前在Infocomm展會,就每年都會看到AVB的一些展示。然而AVB系統需要專屬的switch hub,AVnu聯盟其實大可先想辦法讓專屬的switch hub大量釋出、價格合理後,再來大力通動AVB系統,而不是像現狀讓眾人覺得雷聲大雨點小、原本的熱潮也有退燒的感覺。 沒有恰好的替代方案(或強大的競爭者):在原本最大的系統商Cirrus Logic,因為CobraNet晶片與系統的營收,對於Cirrus Logic來說實在是九牛一毛,多年前決定不要頃全力開發、讓其他系統商無喘息機會的CobraNet 2、甚至CobraNet 3的晶片系統,,而是不再繼續發展CobraNet。這給足了Dante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 綜合來看,目前幾個原本的主要音頻網路系統的態勢如下: ◆ CobraNet不再繼續開發。 ◆ Ethersound系統也好像停頓下來了。 ◆ AVB缺乏符合自家規範的Switch Hub,讓整個系統的推動變的龜速。 ◆ Ravenna專注在廣播電視的市場,Live SR市場目前未全心佈局。 這個情況對Dante系統很有利,當然,也因為Audinate精確地佈局、行銷Dante系統,讓他們掌握住機會,在Cirrus Logic淡出、百家爭鳴的態勢下,取得眾多的廠商加盟與使用者信任,快速脫穎而出,站上今日的地位。 銷售策略:如果沒有Audinate專注在銷售策略的制訂、推動,Dante不可能成為目前最活躍的音頻網路系統。 2014年是一個關鍵的年度,Audinate推出更小channel數的Ultimo 2x2、4x4晶片組,讓加盟廠商有更多樣化的產品開發選項,所以可以看到上圖,不管在硬體銷售或是通道數銷售的計算上,都有亮麗的成長表現。 傳達給市場的訊息:Audinate從頭到尾都用一致的口吻要傳達一個訊息給使用者,就是”輕鬆便可以駕馭Dante系統”。反觀AVnu則是從工程技術的關點來闡述一個標準的建立是如何重要、如何美好的。貼切地傳達使用者感到窩心、放心的訊息,帶來的就是Audinate一小群的行銷團隊可以在6年內達成194個加盟廠商的實績。而其中有半數是在近一年半內完成的。 Audinate公司的背景:Audinate曾經被質疑不過就是一家由投機資金募集起來的私人企業罷了,但後來證明這並未影響到Audinate成功推動Dante系統的效能。 相對於AVnu,AVnu的現況正是說明了理論上的工業標準,不一定就會成為市場需求所要的答案。而像AVnu這樣的聯盟式組織也正好成為私人企業效率較佳的對照組。 另外,像CobraNet這樣由頗具資源、巨大的中性第三方企業所推動的系統,最終還是因為並非核心業務而遭到遺棄。IT產業才不理(不需要理會)這種小不隆冬的PA產業的產品項目呢! 話說回來,如果Dante是由一家PA廠商所發明的技術呢?那它絕對會被所有競爭廠商投以懷疑的眼光看待的。筆者有時候會覺得,這或許是因為相對於IT產業,PA產業屬於相對窄眾市場的業種,造成廠商間猜忌、眼光較狹隘吧。所以某一家廠商的獨家規範,從來都不可能被其他廠商採用而成為工業標準的。 總和起來說,Audinate公司的私人企業背景,它的效率、貼近市場使用者的策略、非PA廠商--減少被猜忌的角色,都在在成為Dante系統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環。 網路效益的擴大化:1993年提出的Metcalfe’s Law清楚定義出網路的效益等於連網節點數的平方,隨著連網的用戶增加,網路與網路內的節點效益也會成正比成長。Audinate盡全力地去執行這個擴大網路效益的策略。包括增加加盟廠商、加快廠商推出產品的速度等。 此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策略: ◆ 增加在信號傳輸路徑上各種應用的產品種類。包括像信號頭端的麥克風、還有錄音/放音應用、軟體應用、會議系統、Intercom等產品,這會有效提升其他應用的產品被採用的意願。 ◆ 加盟有潛力的音頻網路聯盟。像Dante也加盟AES67、AVB等系統,讓Dante將來也能隨著其他聯盟的成長而一起蒙其利。 Harman集團的轉移:如前述Harman集團其實是AVB數位音頻網路的創始者,但目前的策略卻是把Dante納入到集團內產品在音頻網路連結上的選項之一,並把AVB系統棄於一旁。這個動作無形中也讓Dante系統少了阻力而多了助力。 最後,放上市調報告上關於Dante系統從2010年起,加盟廠商數與推出產品種類的統計,以及2015、2016年的預估資料。 圖中可以觀察到,2010到2013年,加盟廠商真正推出產品的速度還很緩慢。到了2013年後,Dante的晶片種類更多樣化,加上市場策略與佈局臻於成熟,產品開發的速度一飛沖天。 目前,Dante的加盟廠商數已經破200家,但這個部分會趨於緩慢直到飽和,而可選用的產品數則會有更長的成長期。報告中預測,2015年的可選用產品種類會有高於75%的成長,兩年後則會有130%的成長。 今天,Dante已經很顯然地成為音頻網路的領頭羊。加上其他音頻網路系統對市場的推廣與鋪路,數位音頻網路在市場上已有數以萬計的採用案例與使用者,數量不算多,但已經足夠這種數位傳輸科技從跳脫開發階段,進而建立堅固而能自足的生態系統。 等等,你說到類比傳輸系統?AV產業有個已有多次見證的定律,就是當一個類比系統的功能,數位系統只要接近20%的價位即可達成時,類比系統就注定要被淘汰了。中大型類比Mixer的快速消失是一個例子,當一台數位Mixer可以執行一台中型以上、笨重的類比mixer同樣的輸出入,還擁有更多的處理功能、只要1/4的價位、1/4以下的體積與重量,相信不但是使用者不想用類比,廠商也不想再生產類比mixer了。類比傳輸系統的被取代可以確定是進行式、不是未來式,只是不確定何時完成罷了。 綜合了優異的技術規範、持續不斷的市場行銷投資、一點點運氣、加上正面思考的策略,以及其他競爭者或是成長緩慢、或是停滯、或是專注在某個特定市場等要素,Audinate的Dante系統勢必帶領這個數位音頻網路的潮流趨勢,而逐漸成為主流傳輸系統。 Humphrey T

Infocom展會裡,Video與燈光也是重點產品之一。 展會裡,4k的Video影像已經變成主流,取代幾年前的FullHD格式。展會到處都看的到以最高解析度、畫質與美化創意等來取勝的廠商展出產品。 除了產業龍頭的大品牌如Sony、Barco、Christie、Samsung外,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大陸來的廠商,光電產業在彼岸的確發展迅速。 在Panasonic攤位上除了一般的投影機展示外,還有兩個3D投影技術的展示,挺吸引人的。 尤其是這個類似車展情境的3D投影,特別找來了Tesla的電動車到場,吸引許多人潮駐足、拍攝。 在影像大廠的Christie攤位,也有3D投影的大場面,頗壯觀的。 另外攤位的一角,還把他們各種點距的LED併排在一起,從P4一直到P1.5,以供比對,透過同一影像切換到不同點距的LED板上,可以很清楚對照不同點距出來的效果,很有參考性。 會場眾多的LED廠商中,最讓我驚訝的就是這家,HIBINO,日本最知名的PA出租公司,也跨界到影像產品的銷售了。 不過他們家的板子看起來技術上還在P3點距,所以他們也派了一組人在會場四處查看別家的產品呢。 展廠內已經有多家廠商推出P2以下的LED板子了。這兩家是目前看到最小點距的廠商,都到了P1.2的技術,而且在展會上,都是以8K的影像播放在大面積的LED上,非常漂亮的影像顯示。 這家廠商更是直接在大面積的LED前放上沙發,讓你近距離來觀賞8K的高解析影像。 展場上其實還有幾片LED板子,標示上都是到了P1左右,但都不是以大面積的方式展現,猜測應該還在測試階段,不過相信明年在Infocomm的展會上,應該就可以看到P1以下點距的LED板子問市了。 展會之大,我很努力地用三天的時間,也無法把所有的攤位看完,光是拍回來的Video片段就有250多個檔案,還有幾百張的照片,以及點點滴滴腦海中的記憶。每天光在展會中就步行超過10公里以上(根據我帶身上的Sony SmartWatch上的紀錄),很累,但真的很值得。古人有云,行千里路勝過讀萬卷書嘛,真的很慶幸自己有這個機會來充電學習呢! Humphrey T

QSC產品線再延伸擴大 QSC是我滿佩服的品牌之一,他們從功率擴大器起家,把觸角一步步延伸到喇叭系統、到處理器、到數位混音座,這次又再擴大到會議系統,每個階段的擴展一直都有很不錯的產品推出。 以新型的處理器Qsys Core110f為核心,搭配新的SPA半U多CH擴大器,以及重要的觸控面板控制器TSC7,形成整個會議系統方案的架構。 Core110f具備相當豐富的輸出入迴路供選用,包括24路的類比、16x16的USB數位迴路、128x128的Q-Lan網路音頻,而且還具備有RJ11的電話迴路,支援Call-in與Call-out,TSC7面板控制器上可以直接進行電話撥號呢。雖只有1U的體積功能卻是非常強大,光是AEC的Echo Cancellation處理功能便可支援多達16迴路,處理能力相當驚人。 相信信號處理、後端輸出的部分是難不倒QSC的,但會議系統重在整合,而且這個市場競爭者眾多,且已經有很多大魚在池塘裡游了,QSC要切入,應該還有努力的空間。 Renkus-Heinz喇叭指向性數位控制技術再提升 在業界進行喇叭系統的指向性數位控制研發的廠商,Renkus-Heinz算是先驅之一了。他們的Iconyx、iC2等喇叭系統多年前便開始引用這種Digital Steering Beam的技術,我也每年都會在展會上關注一下他們的研發成果。 今年他們的Iconyx已經推出Gen5第五代的產品了,技術更提升外,在產品設計上、控制軟體上也都一併提升。如同他們投影片所強調的,更快、更好、更便宜! 在他們的展場外Demo Room裏,除了產品的介紹、試聽讓人耳目一新外,現場還播放有一段特別錄製的影片,更是可以徹底體會Iconyx喇叭指向性控制的魅力。 影片在2014年下半年在加州某個教堂內現場錄製,教堂本身Acoustic殘響很大,嚴重影響到聲音的清晰度。片中先以傳統喇叭播放講話聲音,再把收音的位置一再遠離喇叭,此時可以清楚聽到殘響隨著距離拉長干擾清晰度,到了100英尺距離時,講話聲音已經模糊不清了。此時在同樣收音位置、同樣收音mic情形下切換成具有指向性控制的Iconyx喇叭,可以明顯聽到清晰度改善非常多。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這段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CZX1Fo6d4 Midas 另一隻大傢伙 – ProX 在之前的文章--美國巡迴演唱會PA器材使用排名中,從數據可以看到Midas Console的指定使用率排名,從2013的前五,掉到2014的前十末段。Midas因此又再推出Pro系列的新機種,ProX。 擁有166 input與99mix bus的處理能力,96kHz的取樣頻率,雙15吋LCD螢幕,同樣具備Dual Operation的雙控概念。Pro系列有ProX的加入確實很突出,處理能力到了業界一線的地位,但在這麼多強敵環伺的狀態下,能否帶頭搶下別的品牌原有的市場,可能還有待考驗。 Allen&Heath的新大型數位混音座dLive 之前文章分享了dLive的資訓後,這次展會也特別去拜訪了Allen&Heath的攤位,實際去碰一下實機狀態。 dLive具有160 in / 64 mix out的能力,整體上還不錯,支援多指、手勢操控的觸控螢幕,操控起來流暢度還不錯。 如果真要提意見的話,就是感覺上螢幕的解析度可以再提升些,畫面可以再美化,然後就是人機介面的按鈕、旋鈕、指示燈等都應可以再修飾的不要太多塑膠感。畢竟百萬級以上的數位console就跟百萬以上的進口車一樣,性能之外,相信視覺上的感受也是相當重要的。 Infocomm2015展會之王 如果你問我那個廠商是展會上最大贏家呢? 如果撇開做了多少生意,接了多少訂單不談,光從展會上的曝光率來說,我想應該就是Dante !! 在會場上到處可以看到如下圖的布旗、標語、標示,我覺得不只是Dante Spoken Here,根本就是Dante Spoken Everywhere ! 之前Dante官網上就已經發佈加盟廠商超過200家的消息了,這次到會場一看,根本不用懷疑,因為到處都可以看到廠商的Dante加盟標示。其普遍的程度,我打賭沒有任何一個音頻網路協定可以比得上。Dante,堪稱展會之王啦! 多品牌爭鳴的Harman Group攤位 Harman今年仍舊以多品牌共展的攤位方式。 在攤位的一面有一個主舞台區,幾乎把所有的PA品牌代表性產品,像JBL陣列喇叭、AKG、Crown等,加上Martin的燈光系統,一起在舞台區亮相。 攤位裡面就是每個品牌獨立的陳列了。 比較特殊的是,因為Harman Group購併了AMX這個自動控制系統的品牌,所以AMX今年是併到Harman的攤位內了,而且佔了差不多一半的攤位比例。 Soundcraft也在攤位內推出了新產品的陳列,像Ui系列的數位混音座,以及Si Impact的新數位混音座等。 Drone無人飛行器的展示 只要是跟資訊溝通相關的產品,在Infocomm展會都可能找到相關的展出。所以目前相當夯的無人飛行器,這次也是Infocomm的重點產品之一。 除了美國幾家重要的無人飛行器的廠商攤位外,在展場的一端也設立了一個飛行示範區,也提供了免費的簡單體驗課程,並結合各廠商的攤位佈置成園遊會的情境,有吃、有喝、有玩樂,相當有趣呢。 Humphrey T

6
7
8
9
10
11


Power User(4)
音場系統(6)
數位音頻網路(4)
業界動態(29)
Mixing Console(8)
PA器材介紹(7)
Old School Things(1)
彩排技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