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nate
展會上,Audinate也發表了Dante Director與Dante Connet兩套以雲端為主的軟體。
Dante Director讓系統管理者可以透過Internet連結到世界各地的Dante系統,並進行遠端的監控、除錯或甚至patch調整。
這個Youtube上的影片概念性的介紹Dante Director的用途,可以參考。
New Dante Director from Audinate | InfoComm 2024
Dante connect
這個產品是在去年展會就有推出,今年展會已經可以看到幾個應用範例了。透過雲端、來連結數個位於不同地方、不同城市、不同國度的Dante系統,這是Dante Connect主要的訴求,讓跨雲端的整合混音變得容易許多。
上圖例簡單地描述一個跨雲端、多地域的整合系統,但圖中其實包括了數個特別的元件,以便讓整個系統的連結、時脈同步、管理、監控能落實。
系統中必要的Dante Domain Manager,負責整個系統的發掘、統合、時脈配置、管理等工作。
量身訂做的Dante Virtual Card特別版,可以執行達到256ch、允許Unicast leader clock的同步,以及4~40ms的latency設定。
能提供cloud clocking的Dante Gateway,讓低latency的訊號能與高latency (好比>40ms) 的訊號能夠無縫連結。
能透過廣域網路Internet來監聽audio訊號的Dante Monitor。需要利用Dante/WebRTC Bridge功能來執行。
範例中包括了Cloud to Cloud 端對端、Cloud to Ground 端對地等多種應用,的確幫現代的混音系統,開啟了相當多的應用可能性。
其他品牌也有推出搭配這種雲端混音應用的產品,像下圖的SSL System T Fader Tile,
或是Waves在去年展會推出的Waves Cloud MX Audio Mixer,也是與Dante完全相容、可以處理到256ch,雲端混音型態的控制系統。
不難理解為什麼Dante能夠統整網路音頻系統的領域,他們的開發整合能力真的相當優異。
Audio Technica
疫情前的Infocomm,筆者曾特別參訪他們關於microphone array的技術說明與展示。今年他們有應用到這種技術的Ceiling Mic產品ATND1061,有入圍展會的Best of Show,所以也特別來參訪一下。
強調具有同類型產品中最小體積,單邊僅不到23公分,內建強大的DSP處理機制,在今年初的韌體升級時,加入了VISCA的影像控制網路協定功能,有點類似前述Yamaha提出的mic聚焦的三維座標傳送、控制攝影機的聚焦位置,產生影音同步控制的功能。今年展會有幾個品牌都在強調類似的控制機制。
Q-Sys Vision Suite
Q-Sys是在2023年8月宣布併購多攝影機自動切換控制的Seervision品牌。這家軟體公司係以AI分析為基底,讓多攝影機自動切換的控制跳脫傳統的面部辨識追蹤方式、進入到更精確靈活的全軀幹追蹤方式,配合可定義、切換的攝影框模式,讓演講者能更自然的來進行講座。
QSC以最短的時間來進行整合,讓這個技術結合原本Q-SYS的控制核心與ptz攝影機,並在這次的展會上發表VisionSuite的技術。
依然以全軀幹辨識的方式來進行攝影機追蹤,
因此即使演講者背對攝影機,仍能有效追蹤其動作。
這套系統不僅可以控制ptz攝影機,還可以透過Q-SYS來啟動像電子白板、燈光等其他設備,好比演講者走到電子白板前,即可自動啟動電子白板。
當然也可以設定成多演講者模式,當偵測到多位演講者時,攝影機自動切換到正面攝影機並zoom到廣視角。
當然也可以設定當Array Mic偵測到某個參與者發言時,自動切換到相對的攝影機來追蹤發言者。
這套系統目前已經取得Microsoft Team的認證,對於會議系統的使用與搭配上具有相當好的整合性。不得不佩服Q-Sys在這塊領域的專業度。
Best of Show Award Infocomm 2024
這個獎項歷年都是由各不同領域的雜誌舉辦、由讀者票選得出,但因為真的有點 "太多" 家舉辦了,無法一一列舉,就說是 "族繁不及備載" 吧 !
光是AV類雜誌的票選就有三組得獎名單、頒給約90家廠商。
安裝類雜誌也有另一組得獎名單、頒給約20家廠商。
投影機類的也有一份得獎名單。
系統整合商領域的也有一份得獎名單。
Mix與幾家雜誌也有自己的得獎名單
總之,就是每家廠商都有希望喔 !!
Humphrey T
Infocomm2024今年回到Las Vegas舉辦,在6/14告一段落。除了Audio / Video / Lighting / Control等各領域的產品與技術的展示外,各項訓練課程與檢定等也一直是展會的重點。
今年共有來自125個國家的30271位參觀者,國際參觀者佔了23%比重。展會參觀者老實說並沒有去年在Orlando時的人數多 (36600人),不過以我多年來的觀察,Infocomm在東岸的參觀人數一向會較多,已成為常態。
轉機Seattle
往年都是在LA中轉到Las Vegas或是Orlando,今年由於看到Delta達美航空在6月初開始有直飛Seattle的班機、也有提供豪華經濟艙的艙等,加上以往常搭的長榮航空,雖有直飛Seattle、但是經濟艙再上去就是商務艙、費用太高了,因此今年就選擇了達美航空,也是個嚐鮮的舉動吧!
MSG Sphere參觀
在展會的前一天,Infocomm主辦單位舉行了歡迎晚會,這次大手筆與Las Vegas的新地標MSG Sphere合作,包下一個晚上時段,讓預先報名並繳費 (報名費用是USD$125) 的參加者可以自由地在Sphere內用餐並參觀。
Sphere外已經看得到排隊準備進場的參加者
關於Sphere的介紹文章,筆者在去年10月Sphere開幕後就有po了一篇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覽一下,如下鍊結。
https://humphreytech.blogspot.com/2023/10/msg-sphere.html
Infocomm開始的前一天筆者除了先到會場拿了參加證、並隨意逛了一下,接者就前往Sphere準備參加這個令人心儀的晚會活動。
下圖是在Shpere外頭拍攝它的外觀球體螢幕,可以清楚看到它的LED間距,只是因為它實在太巨大、53900㎡的面積,在遠距觀看時,解析度還是滿好的。
6點進場後到8點鐘是自由參觀與用餐時間,雖然主要是美式食物類型,但採用All-you-can-eat,加上各種飲料、調酒可以任選,食物料理的也很不錯,還是很愉快的用餐體驗。
用完餐到處參觀,也可以直接進到演藝廳內,已經有許多人跟我一樣,一邊參觀、一邊尋找等一下觀看電影的最佳位置。因為是包場,加上整個演藝廳其實有18000個座位、遠超過報名參加的人,所以除了事先規劃的VIP特別區域外,幾乎整個演藝廳的位置都可以選。反正時間相當充裕,就慢慢挑吧!
演藝廳的球體螢幕解析度實在高,16K x 16K、加上夠大、等同於從腳底包到頭頂,因此觀看到像下圖、整個地球一直逼近、到蓋滿你的整個眼前時,視覺的感受真的很震撼。另外,場內的座椅有加裝震動回饋效果。加上螢幕後方與周圍的Holoplot喇叭系統,音樂的低頻punch、或是電影的爆破震撼畫面、配合座椅細膩逼真的震動效果,真的是很棒的體驗。觀眾區還裝設有氣流噴射裝置,直接連動到畫面,好比像龍捲風、暴風雨等情境時,非常有感。
這次Sphere演藝廳內的體驗,不管是在視覺上、聽覺上都是一個很棒的經驗,絕對值回票價。
Yamaha攤位
不曉得已經幾年了,不過印象中從2022的Infocomm秀展開始,Yamaha就取消了以往非常重要的Audio Demo Room的設置、改成僅設攤位了,對於這種Audio起家的廠牌而言,個人一直覺得相當可惜。
Yamaha在2014年併購Revolabs這家以會議產品起家、創立不到10年的公司,並在2018年改名Yamaha UC。在今年2024的3月底才看到訊息,這家公司將在2024年6月底前清算、併入Yamaha的美國子公司來運營。看來應該算功成身退吧,因為此舉預期會為Yamaha整體利潤增加25億美金的合併效益。所以明年Infocomm應該就看不到UC的獨立攤位、跟PA彙整合成一體吧。
所以,是的,今年Yamaha仍舊以UC為主軸,雖然PA的產品仍舊佔了一半的攤位,但Nexo產品採靜態陳列,甚至沒有Yamaha的MIPA喇叭,僅有工程型喇叭靜態展示。同樣如前兩年,以往頗重視的AFC、以及後來試圖推展的Immersive系統,也是完全消失在展會內。
去年Yamaha攤位特別強調的、以Adecia週邊器材RM-CG Ceiling Mic內置的Microphone array、收音自動聚焦在演講者的功能、截取出來三維座標直接傳輸給可tracking的Ptz Camera上,讓Camera也追蹤到同一個聲源,達到影音同步攝影/收音的功能。
RM-CG顯示追蹤到的聲源位置與相關數據
今年主要則是具有類似概念、Smart Framing功能的CS800、CS500 整合式會議系統套件。配置攝影機、Mic系統、喇叭於一體,簡化會議系統的設置、但功能更強化。
透過Smart Framing讓影像的抓取與收音兩者的聚焦能夠結合,不需要再有特別的人手來執行控制。
另一邊的攤位則是以控台為主的陳列,正面主角仍是DM7,搭配了VST Rack的plug-in系統,以及擴充面板的DM7 Control,展現產品的擴充性。
攤位另一邊的Nexo系統,則如去年、採用靜態陳列,擺放了包括P系列、ePS系列、eLS系列,以及ID系列的ID84、ID14、ID24等。
Humphrey T
最近業界都在瘋狂談論一個新話題:一向以賭場、娛樂、美食、誇張的建築的Las Vegas,最新的話題性新地標MSG Sphere啟用了,而且在2023年9月29日舉辦了第一場演唱會U2:UV Achtung Baby Live。MSG Sphere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在於它在不管是視訊處理、視覺感受、建築設計、音響與音效等多方面都有獨步全球的創舉。
MSG代表Madison Square Garden麥迪遜廣場花園公司旗下,整個Sphere專案計畫是在2018年發佈、並在2019年開工。原本計畫在2021年啟用,但因為COVID19關係,一直延到2023年9月。
這座具有18,600座位的演藝場館,造價估計高達23億美金。
高度達111.5米、寬度超過150米的MSG Sphere,在啟用後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球體建築,比原本記錄的瑞典AVICII Arena還大。
這同時也創下Las Vegas場館的最高造價記錄。
建造這麼大的球體建築,不僅需要極為繁雜高端技術與計算外,還得遠從比利時運來最大的起重機加入工作團隊,以便處理重量級的建築材料。
其中包括這個重達兩架波音747客機重量的鋼製球體上蓋框架的吊掛。
球體內部配置有容納18000人的演藝廳
除了在Las Vegas外,MSG還準備在英國倫敦建造下一個類似建築,長期計畫還包括預計全球共20個場館的建造。
Sphere球體建築首次點亮是在2023年7月4日美國國慶時,讓遊客與當地居民好好地欣賞Sphere外觀、面積達58萬平方英尺(約53,900㎡)球體LED所打造的、令人讚嘆的視覺美景。這個LED彩幕不僅是全球最大的球體形狀LED彩幕,而且也是各種可以播放視頻的顯示幕中最大的。
讓Sphere的球體外觀可以瞬間轉換成各種景象,包括像眼球的外觀。
Sphere場館內的沉浸式LED彩幕雖然沒有場館外觀的彩幕大,但16萬平方英尺(約15,000㎡)面積、16K x 16K的超高解析度,也已經是全球最大、最高解析度的沉浸式LED彩幕。
太多的內容、技術上的搭配都是前所未有的,為了讓Sphere的特殊LED彩幕有適當、可匹配的播放素材,MSG在2022年還開設了專門的Sphere Studio,這個特別的團隊,有專屬的製作人、音樂家來設計、製作獨特的內容給場館使用。Sphere的團隊還有特殊的拍攝用攝影機,叫做The Big Sky,能以120FPS的速率拍攝18K解析的影像。
為了讓進場的觀眾能有多元的刺激,除了球體沉浸式彩幕播放高解析影像外,其中的10,000個座位還安裝有觸覺回饋與其他如氣流等即時連動到視覺影像的機制,給觀眾帶來多維度的感受。
Audio方面在Sphere場館也是創舉。裡面安裝有來自德國喇叭系統品牌Holoplot的1,600組喇叭模組、每個模組為包含約100支單體組成的多層式矩陣陣列系統,總共使用167,000支喇叭單體、處理通道、擴大通道(每個單體為獨立驅動、運算處理),相當令人驚異的龐大系統,而且以輸出系統的解析度來說,這也是全球創舉。
Holoplot的運算處理系統可以接受來自各種DAW的各種格式的訊號,並處理成各種需求的格式,從Mono、Stereo、5.1、Dolby Atmos等,最大可處理到256個輸出通道,並在Sphere的系統播放。
Holoplot的系統為Sphere提供兩種處理模式,一種為了音樂會與長駐型演出目的、讓聲音平均涵蓋到場館各個座席,另一種則是為了沉浸式球體聲響的處理模式。使用場館的Engineer不需要特別去修改原本的系統混音模式、輸出模式等,只要以Stereo模式輸出到Holoplot系統即可。
Holoplot系統主要有兩個技術核心,3D Audio-Beamforming 跟 Wave Field Synthesis。
3D Audio-Beamforming讓輸出系統的聲音能量形成特殊的聚焦波束,系統可以在左右、高低兩維度上準確地操控/導引波束涵蓋觀眾區的位置,並以任意的形狀、大小來涵蓋。這種所謂的Steering Beam的技術筆者以往在每年的美國Infocomm秀展上也曾體驗過多個品牌的技術展現,但Holoplot這個案例不管在規模、解析度上都令人大開眼界。
Wave Field Synthesis則是透過系統的運算處理、讓聆聽者能夠清楚地感知到每個投射音源物件的位置、方向等,對於Immersive沉浸式系統來說相當重要。
另一個重要的技術是Holoplot的聚焦波束可以形成多股、不同位置、不同形狀,投射涵蓋在觀眾席上。
這種Multi BeamForming的技術,讓Sphere場館可以將Audio依不同座位區、個別涵蓋,巧妙避開走道、側牆、天花等沒必要的位置,
更令人驚艷的是,系統甚至可以讓每個波束依涵蓋區的需求、傳送不同的訊號源,或是如下圖、不同的語言。所以坐在你隔壁座位區的觀眾聽到的可能是不同語言的訊號。真的如同Sphere場館所宣傳的〝不使用耳機的類耳機聆聽多國同步翻譯系統〞。
另一種應用方式如下圖,依據舞台表演藝人、樂手的站位,讓個別的演出訊號、透過不同波束、傳導在不同的分區座位,這對現場觀眾來說,是個全新的演唱會聆聽經驗。
根據MSG人員與Holoplot在Sphere的RD基地Sphere Studio(又稱為Big Dome Studio,位於加州Bob Hope機場附近、在2022年剪綵開幕,大約是Sphere的1/4體積,專為研發、製作Sphere場館所需的技術、內容)所做的演示,聚焦波束的涵蓋可以精細到觀眾區的幾個座位、一直到整個座位分區的涵蓋都行,相當厲害。
Sphere場館的首場表演是在2023年9月29日舉辦的U2:UV Achtung Baby Live,一共會在此演出25場。U2曾經以U2 360°的巡迴演唱會創下史上票房最高7.36億美金的記錄(直到後來的Ed Sheeran與Elton John演唱會先後打破這個記錄),為了這次在Sphere的演出,也特別找上世界知名的英國舞台設計專家、藝術家Es Devlin來做舞台視覺設計。
像這個以內華達州瀕危的250個物種為題的視覺效果,就是出自Es Devlin的設計。
這個則是另一位藝術設計大師John Gerrard的設計。
這是演唱會的另外一個視覺效果,不在現場、就不知道音效上是否如同前述搭配影像、讓Guitar、Vocal、Drum、Bass的訊號,以特定的聚焦波束投射到不同的觀眾座區。
這是Sphere外觀的LED彩幕,為了U2演唱會所投放的視訊。
各位現在絕對可以在網路上、Youtube上、IG上找到相當多關於Sphere的介紹文、相片、視頻等,而且U2開唱後,相信資料會幾何倍數的增加起來。只能說這真的是個完全不一樣的體驗,無可比擬的視覺、聽覺各種感官的享受吧!
世上還有什麼地方、比Las Vegas更能將不可能變可能、讓感官感受的標準不斷提升與放大、更能夠讓夢想成真?MSG Sphere挑選Las Vegas當成他們這個碩大專案的起點,打造一個能提供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的演藝場館,正是這個原因。U2演唱會結束後,其實已經有好幾個專案準備要進駐了,由於在視訊處理、視覺感受、建築設計、音響與音效等多方面都有獨步全球的創舉,MSG Sphere從此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是必然的!
Humphrey T
ISE是在業界數一數二的大型展會,最早是在2004年在瑞士日內瓦首次舉辦,後來因為規模日益增大改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好幾屆。但因參加人數與廠商一直增加,2021年又移動到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一直到現在。今年2023年參加人數來自155個國家的58107人、超過1000家廠商,聚集在6個展覽館、56870平方公尺面積,都是破記錄的數字。
筆者這10多年都以美國展會的NSCA、Infocomm為主,雖不實際參加ISE展會,但線上造訪則是免不了的了。以下僅簡述這次在線上找到的資訊閱讀後、較有興趣的部份資料,供大家做參考。
ISE展會三大趨勢:
• 8K影像應用推展稍趨緩
在消費級與專業市場產品其實呈現兩種情境。
從2013年的第一台消費型4K電視導入市場,影像解析度就像是業界的軍備競賽,一直都在向上推升。2017年的第一台消費型8K電視導入,8K規範成為共主其實大家都認同。
只是今年初的CES展,預期要看到更多的8K消費產品推出,結果出乎意料僅有幾家廠商。主要是去年的8K電視銷售無起色,讓大部份的廠商hold住推動的腳步,仍以4K的產品為主力進行優化。
ISE裡雖然大部份的廠商推出仍以4K影像為主,像Panasonic的電視、Christie的Laser投影機
不過仍有廠商推出8k影像的產品,像LG Magnit 8K Micro LED 272吋顯示幕
• AI 技術應用在各種的Camera Tracking自動智慧追蹤
AI技術應用在影像處理上有多年了,而且每年技術都在推進。筆者在2019年Infocomm展會就曾見識到Sony展示這種AI應用在PTZ Camerag進行Auto Tracking的展示。
現在的AI技術可以做的更多了。好比下列韓國的HanWha Techwin旗下的AI Base Camera應用在監視器系統。
應用AI技術在自動追蹤
同時進行如低照度環境影像強化
進階影像穩定
配合AI技術、選擇性局部影像壓縮、以降低傳輸資料量
多物件智慧辨識、歸類
聲音辨識、歸類、啟動追蹤
AI技術真的讓整個產業很多技術方面得到提升。
• Pro AV over IP
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陣營,主流標準的1Gb頻寬、進階的10Gb頻寬兩者。
1Gb頻寬陣營主要就是HD BaseT協定、NDI協定、與Dante AV聯盟。
HD BaseT的3.0版本在2019年推出規範,ISE2023看到較多的產品問世。讓這個原就是這個ProAV傳輸在1Gb頻寬領域上的領頭羊再向上推進。可以在1Gb頻寬、傳導HDMI2.0 4K@60 4:4:4的影像、達100米距離,讓使用者獲致更好、更遠、更穩定的傳輸品質。
Video Over IP領域的NDI HX3協定,在原本的影像品質與頻寬間取得可以兼顧的方案。
另外,在去年中發表的Dante AV-H規範,讓OEM廠商整合開發Dante AV的產品時,有了軟體端的另一種選項。一樣提供8ch的Dante Audio與1ch的Video通道,架構在現存的H.26x協定,讓廠商有較低廉、更低頻寬需求、更容易整合在產品上的選擇。
在ISE展會也看到更多整合Dante AV的廠商推出產品。
10Gb頻寬陣營,則還是以SDVoE聯盟與SMPTE ST2110協定為主。
Digital Signage
ISE2023有很豐富的Digital Signage展覽,像Nexmosphere的Interactive互動式數位櫥窗功能,利用各種不同的Color、Pickup、Light Sensor、RFID,以及Air Gesture、Hand Gesture的操控與NFC的感應連動,讓櫥窗展示具備各種自動化、客製化的先進功能。
Sennheiser
Sennheiser在展會推出TeamConnect Ceiling的輕巧版本Medium,也獲得了ISE的展會最佳產品賞。
承繼原本系統專利的Automatic Dynamic Beamforming,動態調整Mic收音波束,即使演講者大幅度的走動、也能確保完美的語音清晰度。透過PoE供電、能涵蓋到40平方公尺的空間,並具有Dante系統傳輸的功能。
Poly
相信大家都知道Polycom這個視訊會議的老品牌,創立於1990年,在2019年被耳機品牌Plantronics併購,成為Poly的新品牌,並致力於企業級的會議系統產品開發。在2022年底,再被全球PC市佔第二名的HP突襲式的以總和33億美金高價併購。在ISE快速推出完整的MS Teams Room的系統方案,配搭上HP認證的Mini PC提供使用者更好的整合環境。
Genelec
監聽喇叭老品牌的Genelec擴展他的腳步邁向CIS安裝市場去,在ISE展會推出4435A內嵌式與4436A的垂掛式喇叭。
可以透過PoE供電,並具備網路管理功能、與Dante / AES67相容。
MeyerSound
ISE推出新的超低音2100-LFC來搭配原本的旗艦Line Array的Panther系統。單21吋單體,使用罕見的4線圈設計方式,峰值功率達8000W。
RCF
RCF此次的展會聚焦在擴大器上,推出包括4000W x4的高檔擴大器XPS 16KD在內共3系列多款式的擴大器。
另外還有木箱製的Compact A系列多款喇叭,具有100° x 50°可旋轉式CD號角。
Nexo
Nexo在展會主要以擴展原本的ePS系列喇叭為主,增加了ePS12與eLS18兩個型號到原本系列裡。
L-Acoustics
L-Acoustics的Tahiti柱狀系統
Fiji 5.1系統
Yamaha
Yamaha推出新款、旗艦處理器DME7
96kHz、256CH處理能力,1ms的Latency,使用新的Provisionaire Design來進行規劃。內建64 I/O的Dante系統,同時可以透過Provisionaire Cloud來升級管理、增加最多3階層的Dante I/O(每個階層64 I/O),達256x256的Dante系統。詳細的功能、能提供規劃的元件等細節並不清楚,但應該會增加邏輯判斷的元件,這是原本Yamaha的處理器系統一向缺乏的元件。
預估2023年春天推出這個產品。
d&b
d&b推出易融入裝潢的低調式喇叭系統44S
並提供嵌入式安裝套件
QSC的vCore有完整的資訊
包括去年底推出的Q-Sys Designer V9.6設計軟體,vCore的系統映像檔vCore Image,還有安裝的PC硬體需求等資訊都有了。
業界的處理器(包括單純的DSP處理器、或是混音座內建的處理器),有越來越多品牌直接使用通用CPU來取代專用的處理核心,像QSC的Core系統、Avid的S6L控台系統採用Intel CPU擔任處理核心。vCore順應這個趨勢、並讓通用CPU的應用有個全新概念。只要使用者準備符合vCore需求的PC硬體、下載安裝vCore映像檔,再付費買授權序號、上網啟動後,即可有一台可以執行Q-Sys Control的處理器了。
由於vCore以類似虛擬作業系統方式在PC上執行,基本上需要一台多核心的PC硬體,而且只要PC的硬體資源夠,使用者可以在一台PC上同時執行多個vCore,或是架構一個使用32核與512G RAM的超大vCore,讓Q-Sys處理的能力極大化。
vCore的基本需求並不高:支援硬體虛擬化機制的多核64位元x86 CPU(如Intel的i5、i7 CPU)、
8G RAM(每個執行的vCore需最少分派2G)、2GB 硬碟,使用者可以選擇使用Windows Hyper-V虛擬技術來架設vCore在Win10 Pro / Win11 Pro作業系統下,或是跳脫Win作業系統、直接以VMware ESXi技術來架設vCore,使用者可以選擇的方式滿多樣化的。
基本上這樣的概念主要讓使用者在處理器系統選用上更具彈性,可以客製化自己需要的系統,尤其在目前業界普遍遇到處理器因晶片短缺而貨源常不易掌握的狀況下,規劃案件選用器材時至少多了一種自己能夠掌控的途徑。可惜的是,QSC目前開放給vCore的處理能力僅限於Q-Sys Control控制方面的處理,筆者比較想要的Audio / Video等的處理能力,還有待日後QSC開放。
Humphrey T
L-Acoustics
繼原本的SYVA系列柱狀喇叭,L-Acoustics在五月發表了新的SOKA系列柱狀喇叭與更低調的超低音SB6i。這次的Infocomm展會也做了展出。
SOKA為一米長的身形,使用9個3.5吋單體與3個1吋單體,水平140°、垂直26°不對稱涵蓋角度(向上5°、向下21°)。全頻輸出時音壓可達127dB(低頻延展到70Hz),或使用SPL預設值時音壓更可達130dB(低頻延展到100Hz)。
SOKA使用了COLinear Source技術,讓信號的涵蓋指向性不僅在高頻、也延伸到低頻率,可以延展到250Hz。讓聲音的聆聽上更具一致性。
SB6i為雙6吋的超低音,形體相當低調,但最大音壓114dB、低頻延展可達29Hz。
SB6i可使用多種安裝套件,而且套件具有良好的阻絕避震效果,讓安裝面與喇叭隔離,避免共震。
SB6i與SOKA供貨預定時程如下: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商品,L-ISA系統的另一個版本,Ambiance。
Ambiance建構在L-ISA II的處理器上,透過串列的收音Mic,進一步分析場館本身的聲學特性,結合L-ISA系統,讓Immersive的聲音融合場館的音場成一體、並強化其特性。可以說,Ambiance讓L-Acoustics也踏入主動式音場強化的領域,如同業界的兩個領頭羊,Meyersound的Constellation系統、以及Yamaha的AFC系統。
Ambiance可以將收音進DSP的訊號,再以Early、Cluster、Late 初期反射、擴散、殘響三個階段來分別進行調整與強化,讓音控人員獲致一個既能結合場館原有的聲學特性、又能發揮Immersive效果的最佳表演環境。詳細的功能尚待進一步研究。
另外,L-Acoustics也推出了LA7.16i這台標榜是地表上最先進的擴大器。僅有2U高度、14.5公斤重量下,可以提供16個高瓦數擴大通道。
16個擴大通道,每個通道輸出在8Ω下可達1300W,相當於原本LA12X的鋒值電壓,相當驚人。
LA7.16i相當適合大型系統的安裝使用,由於16通道擴大與高瓦數輸出,一台LA7.16i便可以驅動32支的KIVAⅡ整個陣列系統。
或是4支3音路的K2、或8支X15監聽。
對比原本4通道的擴大器,同樣要提供96個擴大輸出時,LA7.16i僅要6台即可,相當於只要了1/4的Rack空間,節省40%的成本、減少52%的熱能擴散、降低20%的電力消耗、減少14%的待機電力。LA7.16i預定今年秋天就會開始供貨。
如往年,L-Acoustics除了一個主攤位外,還包了一個Demo Room做進一步的細節說明與實際聆聽,今年安排了現場吹奏,以便讓參加的人可以透過現場演奏、實地體驗L-ISA Immersive的效果。
今年L-Acoustics最特別的是,多了一個Tech Tour,邀請對L-Acoustics L-ISA系統有興趣的業界人士,直接參訪今年才剛完工、同樣位於Las Vegas、5000個座席的Resort Wolrd Theatre,這也是全球第一個固定安裝式的L-ISA系統,也是甫於今年4月剛拿到葛萊美獎的Carrie Underwood生平第一次擔任常駐藝人的表演場館。
這套由全球知名的PA硬體商Solotech整合安裝的14.1聲道Immersive系統,配置7串各14支橫跨舞台正上方的K2陣列,加上左右各12支的Kara擔任OutFill,還有兩串各8支中央吊掛的KS28超低音系統。除此外,舞台下方還有24支的KS21超低音,以及舞台上16支的5XT擔任Front Fill。另外還有多支的A10i置放於露台下擔任Delay / Surround功能。一共使用超過200支喇叭。
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直接在現場聆聽原廠工程師說明整個系統的配置、工作流程,並可以更進一步體認Immersive系統安裝現地的運作與效果,讓筆者不禁扼腕無法參加這次的Infocomm,真的可惜啊!
d&b的XSL系列線陣列
這是d&b SL系列最新的線陣列喇叭,雙8吋低音單體、3音路的設計。具備80°、120°水平涵蓋兩種類型可選用。
XSL系列承襲SL系列的Full Bandwidth Directivity 全頻寬指向一致性的特性。
一般而言,線陣列喇叭的指向性是重要的參數,讓使用者能預先規劃涵蓋的區域。高頻段通常沒問題,但限於物理特性,一般都無法控制到較低頻段,導致低頻會往四面八方漫射,影響舞台上演出,甚至在戶外場還會造成鄰居對噪音的抗議。
SL系列採用特殊的Cardioid設計理念來控制低頻的指向。除了原本的雙8吋低音,再於箱體側邊多加了6.5吋低音單體,利用類似End Fire Sub Array的設計,有效地讓前方能量疊加、後方低頻能量抵銷。讓指向性控制也能延伸到較低的頻率段。
另一個設計重點就是更有效率的驅動方式。如下圖、相同音壓/頻率響應各系列喇叭所需驅動功率瓦數比較,對比舉世知名的d&b J系列線陣列,KSL系列在相同音壓下(115dB),僅需要不到一半的功率驅動即可。
另外,XSL系列箱體採用ABS聚合物來製作,一方面減少箱體在大音壓下的共震,也讓XSLs能在如此小的體積下、音壓能極大化。
從第一次接觸到Infocomm展會,筆者就很喜歡參訪Infocomm。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這裡,你可以一次看到整個ProAV生態圈的每一個端點的發展、新趨勢,從頭端(信號端輸入、編碼)、中間端(處理、分配)、到尾端(輸出、解碼),Audio / Video / Lighting / Signage / Control等不同領域,它們又是如何進行各種整合,你獲得的不只是產品的訊息,更多的是系統整合的方案與應用。
期待明年六月能夠再次到訪這個盛會!
Humphrey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