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E的Dante界面
今年RME攤位推出他們的第一台Dante界面Digiface Dante與AVB界面Digiface AVB。
Digiface Dante其實具備三種傳輸界面:Dante、MADI、USB3.0,讓信號可以互相傳遞。
最大支援到Dante x 64 + MADI x 64,合計128 I/O的信號,透過USB3.0連接至電腦。是個滿超值的信號傳輸、電腦錄音界面。或是單純當成一台Dante與MADI間的轉換界面來使用。
Renkus Heinz也來玩一下Immersive音場
幾個喇叭品牌的Demo Room示範解說中,Renkus Heinz歷來是走比較中規中矩路線的,但今年Immersive Sound Field實在太火熱,他們今年的Demo Room也在一開始來了一段Immersive音場的演示,結合了百老匯很有名的TiMax系統一起來表演。
RH今年的新產品包括了TA、TX系列主動 / 被動式喇叭,系列中有具備6吋、8吋、12吋、15吋低音的點音源喇叭,以及12吋、15吋的超低音喇叭。
還有IC Live家族的新成員,IC Live X系列。
來聽聽現場的demo,IC Live X家族組合的演示。
產業最夯的是策略聯盟
今年展場上策略聯盟、合作似乎成為必要的路徑。有信號路徑上不同端口的品牌合作,如前述輸出端的d&b的Soundscape與混音端Avid、Digico、Lawo合作,還有L-Acoustics的LISA與Digico合作等,讓Immersive音場的定位操控,可以直接在控台上進行。
因此你在Avid的攤位,可以看到與d&b Soundscape整合控制的系統展示。
走到Digico的攤位,又可以看到Digico SD系列的Console,整合操控L-Acoustics的LISA系統。
基本上,兩邊不是競爭關係,合作上天經地義,而且互蒙其利。建立共同的防衛屏障,讓其他品牌難以跨越。
但今年,連互相競爭的品牌也來策略聯盟了。
最大的範例便是在今年展場同步發表的Milan規範
Milan是架構在AVB上的傳輸規範,或是說是AVB的優化版本。讓Audio、Video的信號更容易在網路上傳遞。但如果仔細看一下發起的品牌,如下:
上表可以看到d&b、L-Acoustics、MeyerSound當今市場上大型線陣列喇叭的三大品牌,彼此其實是直接衝擊的競爭品牌,現在則是三者跳下來合作推出一個共同的規範。
這在市場上真的特殊,以往的品牌聯盟,像Ethersound、Dante或甚至是AVB,聯盟內當然會有相互競爭的品牌,但他們是統合在一個獨立的推廣組織、或是發起品牌之下,講白一點就是分享聯盟旗下的利益。像這樣敵對品牌直接談合作、創立一個規範聯盟倒真的少見。筆者的看法是,因為AVB這兩年發展上的停滯現象,讓聯盟下的幾個較積極的品牌不得不跳出來協商,找一條不違原本聯盟規範的新出路吧!
且讓我們再看看後續會有怎麼樣的發展。
QSC攤位與Demo Room
QSC這十幾年的擴展個人覺得相當成功。從1968創立,以生產擴大器為主力的公司,到90年代開始喇叭產品的生產銷售。而這十幾年,穩定而持續地從MI-PA擴展到CA的領域,發展一系列混音、處理器、陣列喇叭系統等產品。這幾年QSC更是全力搶攻所謂Corporate Audio的領域,從之前的企業會議系統,今年更是推出Premium Business Music Solutions的系統方案。
這個系統方案,主要是新產品的MP-M40、M80的Zone Paging Mixer,與MP-A系列的2ch、4ch、8ch Zone擴大器,搭配MP-MFC的壁座控制界面、MP Manage的平板、手機控制軟體,加上原本就很完整的Acoustic Design系列的吸頂、壁掛、吊掛喇叭系統,讓整個方案具備高彈性、高控制性、親民價位的系統方案。
MP-M系列的Rack Mixer,1U的外型,但內建的處理功能其實滿晚整的,在Demo Room裡,QSC花了一點時間來介紹它的各部功能,以及在控制軟體上的操控。
如果需要更細膩的功能、或較大的系統,Business Music Solution當然也可以與原本Q-Sys系列的處理器來結合。運用Q-Sys處理系統來提供更多樣化的功能控制,並整合更多的週邊產品。
也是因為看了好幾年QSC關於各處理器的功能展示,加上在Infocomm回國後QSC的原廠代表Sam來台灣拜訪,聊了很多QSC產品的事宜,讓我下定決心參加了QSC的線上課程,也在八月份順利取得Q-Sys的系統設計認證證書,也算是踏出了第一步,對QSC的處理系統有更多的認識呢!
Humphrey T
Neutrik 無線傳接系統
使用DiWA Digital Wireless Audio的技術,Neutrik的新型號XIRIUM系統讓24bit / 48kHz的Audio信號可以在無壓縮的狀況下,進行無線傳送與接收。就像他們的宣傳品所述,即便是使用便利的無線技術,仍舊可以享有錄音室品質的音頻信號。
XIRIUM Pro主要由Base Station的Tx、Rx傳送、接收基地台與Input、Output模組組合而成,Input與Output模組具有類比、AES/EBU、Dante三種格式可供選用,所以使用者可以自由選配想要的輸出入格式,煞是方便。最吸引我的當然是Dante的模組了,Dante終於有了無線傳輸的方案了。
只不過受限於無線RF頻段能提供的頻寬,一個RF ch僅夾帶兩個Audio ch,加上一個加裝輸出入模組的基地台要價約2300美金,目前的應用我猜還是在輸出端不因線材佈放限制的多點佈放比較合宜吧!不過總是不失為一個新的發展可能性。
Presonus 16M
EarMix 16M顧名思義是台耳內監聽的控制器,16 x2的混音處理功能,但讓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它採用的傳輸方式,AVB系統。
AVB這兩年發展上有點停滯,我也曾寫過幾篇關於業界數位音頻網路系統的發展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頭瀏覽一下。由於Presonus新一代的數位混音座StudioLive III內建採用AVB作為數位音頻網路標準界面與錄音傳輸使用,可能這樣是比較方便的方式來連接耳內監聽控制系統吧。
比較特別的是16M各個ch具備三段式EQ與Limit功能,可以提供樂手更細膩的控制功能。
Meyersound的Demo Room
不同於往年18般武藝儘展的方式,今年也沒有Immersive Sound Field、電影音效、或是Constellation系統的展示,今年的Demo Room完全走Lounge Bar的輕鬆氣氛,走進去找個位置坐下來,就會有化身為服務生的工作人員招呼你要點什麼飲料,一邊喝著剛送來的熱萊姆茶、一邊聆聽Meyersound的吸頂喇叭系統聲音,這是整個展場最舒服的音效demo場地了!
偶而才會有示範人員走過來,很客氣地問你要聽那一個喇叭系統的示範,他會直接從手頭的觸控平板進行切換與播放,並向你做產品的介紹。或許這就是Meyersound今年希望呈現的方式,輕鬆中降低你的防備心,再慢慢把產品訊息放進你心裡。不管怎樣,我已經決定隔天要再來一次,因為太舒服了!
L-Acoustics Demo Room
今年的Demo Room主打已經在業界引起強大注目的LISA Immersive音場系統。
上圖是demo room裡的系統架設方式,前方是5+2套的Syva與Syva Low,涵蓋整個左、中、右正面,兩側與後方環繞,則是使用10支的X8,還有Overhead環繞使用8支的X8,總計25 與Sub Low的聲道來進行整場的示範。
主持人很仔細地介紹了LISA系統的架構,從系統概念到喇叭系統、傳輸與播放系統的AVB數位網路、可以處理到64組喇叭系統的LISA處理器、已經可以整合到混音控台(比如Digico的SD系列)的LISA控制界面等。
最後還分享了幾個LISA執行的案例,包括這個在2017年於圓頂劇場舉行、使用了25.4組環繞聲道的藝術與音樂盛會案例。
以往被認為系統不易克服、成本太高無法應用在中型以上現場表演的環繞音效,在這幾年廠商的推展下(尤其是LISA系統),逐漸建立了口碑,越來越多這方面的使用案例,技術也相對成熟,相信會成為未來現場混音、表演的一個重要選項。
d&b Demo Room
今年展場內有多個品牌都在介紹自家的Immersive Sound Field系統,d&b也在他們的Demo Room內展示SoundScape系統。
同樣地,兩位主持人也是也是很用心地從概念到硬體、軟體來介紹SoundScape系統,包括運算核心、64 x 64迴路的處理器DS100以及擔任傳輸系統的Dante網路。
利用模擬軟體ArrayCalc開始進行設計、音場模擬。
透過R1 Remote軟體來進行SoundScape系統各個音源的定位控制。
來聽聽看這段現場演示的多軌音源、並以R1 Remote進行SoundScape的動態定位。
如同LISA系統,SoundScape的控制也是OSC(AES70)通訊協定相容,所以目前已經有多個品牌的混音控台可以直接整合操控。
SoundScape系統甚至還會推出VST / AU / AAX格式的Plug-in,讓使用者可以在熟悉的DAW軟體上直接指定、設計SoundScape的音場。這點非常吸引我呢!
講解過程中當然也播放許多段的媒體、應用的案例等,來加強與會人員的印象。
為了讓更多有興趣的人能夠實際體驗,d&b也在全球的據點設置多個具有完備SoundScape設施的Demo場地。在亞洲就有新加坡與日本兩個Demo場地呢。
可以看得到的,Immersive Sound Filed的系統的應用,會越來越火熱!
Humphrey T
Yamaha主攤位與Demo Room
每年來看展,Yamaha攤位一定是第一個到訪的,一方面是一份情感,一方面是每年攤位都會贈送精美的帆布背袋,個人覺得是所有展區最實用的,當然要一早就來拿囉!哈!
心裡總感覺這兩年Yamaha PA的展會規模縮小了,尤其原本是獨立公司的美國Yamaha PA合併回美國Yamaha企業後,以往都會有的Studio Truck、包下獨立音樂廳、餐廳來展示Yamaha / Nexo的大喇叭系統,這兩年已不復見,變得比較保守一點。
今年的主攤位除了數位混音座區域外,3/4的區域是以CIS為主軸。包括MTX、MRX處理器、吸頂喇叭、擴大機與一些新的產品。
新的、PoE供電的柱狀線陣列喇叭VLX1-16P
搭配Yamaha自己的PoE switch hub一起展出。
老實說,可能受限於POe能夠提供的功率很小,現場喇叭本身能夠輸出的音壓也不大。
如以往的,攤位的一角有一個Live Stage,有定時的Yamaha樂器結合PA的產品做現場表演。
獨立的demo room裡展示的是年度新產品的DZR、CZR主喇叭與DXS、CXS-XLF超低音結合Nexo系統的示範。
Yamaha的UC攤位
Yamaha在多年前買下Revolabs這個品牌,整合的工作進行幾年後,在今年的展會上宣佈成立獨立的品牌Yamaha Unified Communications,正式將Revolabs納入到Yamaha品牌下。
今年的攤位也比往年還是Revolabs品牌時要大許多,部份Yamaha PA的處理器等也在此搭配展示。
攤位內是以系統整合的方式來展示,包括Revolabs擅長的會議用Mic、Yamaha的喇叭、處理器,整合一套會議室專用的音響系統。
還有今年主打的新產品CS700,Video Sound Bar,結合了廣角度的攝影機、喇叭、與可追蹤的陣列Mic於一體,加上支援包括藍芽在內的多種輸入源,讓視訊會議系統變得更方便。
RCF Demo Room
RCF Demo Room也是每年必定到訪的。今年主軸放在新產品的EVox J與J Mix等。
JMIX8可以說是把RCF的數位Mixer M18整合到EVox喇叭系統上,讓Gig演出更方便,需要的Mixer、效果器等都一次帶走。可以同時輸入包括藍芽在內的8 ch信號,內建80種效果組可以選用,還有可以在iOS、Android上執行的app來進行無線操控,是個非常方便、功能強大的攜行式PA系統。
來看看現場的示範說明。
每年都會演示一下VSA系列的可控制投射軸線喇叭系統,今年重點擺在VSA2050,內建20個3.5”的單體,VSA的強項是可變投射軸線的功能,水平130°的涵蓋,垂直涵蓋30°但可以上下達10°的調整幅度,形成多種不同的涵蓋類型,來滿足聽眾位置的不同需求。
VSA一樣也有可以在iOS、Android上執行的app來進行無線操控。
一起來看看現場做VSA2050的涵蓋角與投射軸線的切換,在我坐的位置其實已經可以聽出聆聽清晰度的改變。
還有就是新產品的TT-10A與TTS-15A的試聽。
另一個重點產品是RCF最暢銷的線陣列喇叭HDL20A後續規格HDL30A。
HDL20A光美國就有超過6000支的銷量,全球其他地區還有30,000支的銷售。所以RCF對這個後續的HDL30A當然寄予厚望,不僅賦予更大的擴大器、更高的音壓、還配加上RDNet的網路控制功能在其上。
現場的試聽還搭配了SUB8006AS的後續規格、也搭配了RDNet的Sub9006AS一起示範,來聽聽現場的聲音。
Humphrey T
這是第一次在參展後拖了四個多月才開始把資料翻出來整理,六月回來後,接了幾個活動,這陣子才真的把心靜下來,花點時間趕緊把資料po上來,免得再拖下去,要變成雙年份的報導文了。
如同往年,今年六月Infocomm仍舊是早早就預定的行程,在今年三月份就早早地把所有的飯店、機票等都安排妥當,六月4日便出發前往Las Vegas展開充電之旅。
今年比往年提早了一週,Vegas依舊是天氣熱、人潮也熱絡,6/4深夜抵達Las Vegas,隔天便加入年度的盛會、由Audinate所舉辦的AV Network World訓練講座。
AV Networking World 2018
這是第三年參加此講座。以Audinate的Dante系統為講座核心,探討Dante的發展、新的網路技術等。
一整天的課程,非常充實的內容。每次都會安排三種到四種不同內容的講座,每個講座都是一整天,所以參加者必須依據自身的程度、需求事先報名其中一種,無法同時跨兩種講座。我也在前兩年的講座後,陸續考了三張Dante的認證證書。今年便直接報名最新的進階講座,Optimize Your Dante Network課程。
課程的重點最吸引我的是Dante Video的整合,Dante AV的版本。
主要談到的是在2017年公布的SDVoE規範,這是一個多品牌聯盟,提出一個利用網路傳遞Video、Audio的整合平台規範,在這一年來獲得了超過40個品牌的加入,而Audinate也在今年宣佈加入SDVoE的聯盟。
這個策略是正向的,讓Dante在數位網路傳輸系統上,能夠更方便地從Video封包內擷取、配置、傳遞Audio的信號,在整合之路上邁出一大步。
但這個不是沒有隱憂,我在講座時一邊看著規範解說,一邊想著,可能有幾個須思考的點:
1. 最重要的是,目前的聯盟缺乏Big Player。
除了上面六家發起廠商,再加上其他的廠商也絕大多數是Video範疇的廠商,PA方面的廠商幾乎沒有,跟另一個AV聯盟的AVB相較、加盟的大多是PA方面的品牌有著很大差異。
2. 在產業界,除了有各品牌自行開發的專有AV over IP規範外,還有數個多品牌聯盟的規範,像AVB、SMPTE ST2110等。SDVoE絕對不是這個池塘裡的大魚,會不會擔任領頭羊,誰也說不準。
SDVoE會是最後一統江山的規範嗎?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在Audio的網路傳輸規範,Dante看來已然是最大玩家了,但到了Video的產業,一切要洗牌重新來過。
Clair Brothers
今年的Clair Brothers一改前兩次只有攤位、僅能小小聲地試音的情形,今年多承租了Audio Demo Room,終於能好好地聽一下他們的解說與調校後的喇叭系統了。
Demo的主軸是陣列的C8、KitCurve,還有10Spot、Full Range喇叭系列、Sub與1.5AM的監聽等系統。
老實說,我很少真正參加大型Concert,上一次參加Clair Brothers提供硬體的Concert也已經是n年前的事了,這次能夠仔細聆聽這些喇叭系統還滿期待的。
聽聽10Spot現場的測試:
再來聽一下Clair非常著名的C系列陣列喇叭,C8的現場demo
(筆者註:由於影片中廠商測試放的歌曲有版權,Youtube頻道修正後品質變差很多,抱歉)
Clair Brothers近幾年成功地用Co系列陣列喇叭系統取代原本享有盛名的i系列,讓他們在全球巡迴演唱會Top10的主喇叭Rider指定率排行上不僅仍舊排名第一,而且佔比更高呢!
Harman集團
每年還是都會到訪的攤位,這兩年攤位採取品牌打散的方式來佈展,直覺上就是焦點模糊掉了,人潮相對也變少了。
主要來看VTX-A系列、這款得到ProSound Web讀者票選獎的新款陣列喇叭系統。
Allen & Heath
主要到訪SQ系列的數位混音座,實地操控試試看。
價位、功能都不錯,操控的流暢度也很夠,96kHz取樣處理,確實是款高CP值的控台。
另一個讓我感興趣的是IP8這個Remote Controller,前年2016的展會就已經推出,今年搭配dLive系統進行無控台的操控方式,仍舊吸引我的目光。
Humphrey T
自從執行完7/25的PM7發表會後,便開始與Yamaha討論接續的PM Rivage推廣活動的可能性。之後與Yamaha達成規劃2-3場的PM Rivage技術講座,並於各地舉行,以便讓發表會無法來參加的朋友,也能夠一覽Rivage的各種功能與在混音執行上的魅力。
台南PM Rivage技術講座
這是10/3在台南懋科燈光音響執行的活動,搭配懋科公司來一起舉行這場活動。
原則上是以上一場PM7發表會的內容為主,但最大的改變是以內插AIC128D、Dante錄音卡的Thunderbolt3外接盒,取代發表會時發生瑕疵無法發揮功能的DVS播放系統,也讓我能夠把花了很長時間製作、編輯完成的種種媒體完整呈現出來,強化整個活動的解說效用。
剛好今年六月去參加美國Infocomm秀展時,一時手癢拜了一台HP的觸控筆電Spectre X360,那時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衝著筆電上內建的兩組Thunderbolt3界面,這次就真的派上用場了。
為了這次的PM7發表會,我製作、挑選了許多的媒體,透過影片/音樂播放與現場操控調校,來突顯、佐證PM Rivage的各種功能、應用等。使用了AIC128D,讓電腦連接到器材系統,是運用卡本身的Dante通訊阜,與電腦的網卡脫鉤,穩定性與效能也都隨之提昇,96kHz、128 x 128的輸出入頻寬,所有的多軌Surround、兩軌高品質媒體都能順暢地播放執行,讓我在解說時沒有後顧之憂,放心地進行每個解說的細節。
上次是PM7的發表會,這次主角是PM Rivage整個家族,因此我放寬範圍、多談一些Rivage上的功能。另外台南場對象多半是PA出租公司的同業,我也準備了一些針對Rental市場的訊息,分享給來參加的朋友們,包括這幾年來世界級巡迴演唱會Top 10的控台Rider指定率排名資訊,看看PM Rivage如何在兩年內讓Yamaha品牌的控台回到世界前三。
上午到場後,便趕緊進行各種的設定與測試。
除了PM7外,Yamaha的新型被動式喇叭CZR與CXS也是主角之一。開始前先調整一下喇叭擺放的方式,以便到時候參加的朋友,能夠清楚地感受到喇叭系統的魅力。
大約20-30位的同業朋友們來參加這個活動,也由於改用了Thunderbolt3加上外掛AIC128D的Dante錄音卡,所有我預訂要播放的媒體都順利呈現出來,讓整場講座我想說明的功能特點能夠完整傳達給現場參加的朋友們。
台北國家戲劇院PM Rivage技術講座
這是在11/8於國家戲劇院的實驗劇場所舉行的活動。
提前一天系統便先到實驗劇場去做架設與設定。
由於對象是針對國家戲劇院的音響組人員,所以我準備的內容做了小部份的更改,希望能讓參加的人更能夠體會PM Rivage的多元性。
主角當然是PM7與Yamaha CZR、CXS喇叭系統,媒體播放仍舊採用上一場成功執行任務的Thunderbolt3外掛AIC128D錄音卡的Dante系統。由於提前設定,加上11/8當天中午我有1.5小時左右的空檔可以來進行試音,因此每個要播放的多軌、Surround媒體我都一段段進行測試,針對現地的系統盡可能做了一些調整與平衡。
Opening Demo的一些爆破特效、環場動態定位、對稱式音場等設計,這次都能夠完整表現出來了。
現場喇叭系統依舊採用5.1聲道的環繞佈放方式。
我也針對超低音系統的佈放做了單獨章節來做示範說明,看得出來參加的人員對如何做超低音後方能量抵銷的課題非常有興趣。而在試聽的部份,大家也都繞著超低音系統仔細的聆聽比較。
這次PM Rivage碰巧也推出V2.52的新版韌體,增加了Theatre Mode的新功能,當然要趁此機會介紹給國家戲劇院的人員了。我也特別找了一首多軌媒體,編修過並搭配PM Rivage的功能,來做詳盡的解說。
Theatre Mode主要是讓CH內的EQ與動態處理功能與系統的場景記憶脫鉤,自成獨立的記憶。因此當CH的音色於演出進行過程中有轉換的需求時,能夠脫離景場記憶獨立切換(比如表演的吉他手會輪流使用多把吉他於同一首歌曲,但收音進同一個CH內),場景仍舊照原本的設定切換,EQ與動態可以依現場的需求即時直接切換,不受場景束縛。
更棒的是,Theatre mode提供EQ與動態各有A、B、C、D四個記憶組,進行不同的調校儲存,另外,通常輸入信號如果音色有較大變易時,往往EQ與動態的參數設定兩者都需要更動,而Theatre mode模式下,這兩者是可以設定成Link一起同步切換的,對音控人員來說是非常方便的。
過程中我也分享了多個九太使用PM10執行過的案例,包括2017年世大運的閉幕典禮活動,那是我設計過最大型的喇叭系統,使用超過200支線音源喇叭、組成超過30串的陣列吊掛或是地面堆疊。我也剪輯了一個短片,把所有當時一起努力執行的九太同事剪影下來,紀錄這一段美好的回憶。
兩廳院的音響組人員其實認識很久了,從2005年第一次到兩廳院去進行PM5D、O2R96等產品的示範說明開始已經超過十年了。而當天來的很多位其實都算是老朋友了,讓我心情格外的輕鬆,就像老朋友重聚首,不知不覺地就超時演出了,本來一個半小時的預定時間變成兩個多小時呢。
最後的Q&A時間,除了PM Rivage的問題外,也有幾位朋友對於今天的幕後要角、擔任媒體播放的HP電腦與Thunderbolt3外掛Dante錄音卡的系統也很有興趣呢!
因為PM Rivage技術講座的緣故,我可以舊地重遊、再次造訪兩廳院,與幾位老朋友敘敘舊,分享各自的一些經驗,真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也讓我頗期待能很快再有類似的機會呢!
Humphrey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