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索著、想寫這個相關內容有一段時日了,就是缺乏時間與一股動力把它完成。正好趁著這次Infocomm2015結束、整理後續閱讀的一些資料時,一鼓作氣把它完成吧! 第一次接觸數位音頻網路是在2002年前後,那時候Yamaha全力推展mLan等數位音頻傳輸系統,雖大部分產品是在樂器相關市場上,不過也有推出數位mixer用的介面卡。但那是個建構在FireWire上的Point to Point規範,而且最終不成功而草草收場。到了2003年Yamaha正式推出數款支援CobraNet的產品像NHB32等,我便開始踏入這個注定要改變PA audio傳輸的數位音頻網路世界,一直到現在。 期間內,市場上不斷地有新的數位音頻網路規範問世、亮麗登場,好比我在2005年開始在台灣市場推動的Ethersound系統,隨後在2010年開始在市場上耕耘、推廣的Dante系統。還有像目前很夯的AVB或是Ravenna等新一代的規範,數位音頻網路市場就如百花爭豔般,新系統推出沒有間斷過。 就如同我在之前文章所述,今年在Infocomm展會上逛了一圈,到處可以看到Dante Spoken Here的標語與相容的器材,幾乎可以確定Dante將是主流規範,而且勢必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最近發佈的、一篇由RHCONSULTING顧問公司所做的市調報告,更是一個非常有力的佐證。不談太多規格、理論的事情,市場的數字會說話,相信更能夠讓我們明瞭目前現實的狀況。 筆者對於數位音頻網路系統的看法,就如同市調報告的闡述一般,數據規格固然很重要,但往往不是驅動購買慾望的重點。所以以往在進行這些音頻網路的簡報時,我會盡可能地去提出各種的實際安裝使用案例、應用的方式等。因為使用者關心的是:這系統能否解決我目前的問題、能否得到比類比傳輸系統更方便、更好的效能?更多的使用案例,或是說更多人在使用這套數位音頻網路,代表這系統真的能迎合大部分人的需求,確保使用者的投資是在市場的趨勢上、不會一下子變成科技孤兒。 尤其是數位音頻網路,系統本身的技術規範其實是比較偏向IT產業的技術,而大部分的PA系統使用者並非IT系統專家,廠商一直在自家技術規範上自說自擂,反而不是使用者關心的重點。 如上圖,市調報告中選擇三個目前較活躍的、開放加盟的音頻網路系統來做比較,數字軸是加盟的廠商數量。選擇開放加盟的音頻網路系統,我想主要原因是開放加盟的系統是集合眾多廠牌一起努力,對市場的影響相對大的多。市調中並未把Ethersound納入,但依我之前的調查,到最近的加盟廠商數約在40家左右,圖上位置該大約在藍、綠線之間吧。 可以觀察到的是,Dante在2013到2014的兩年間,加盟廠商數達到四倍,成長幅度非常驚人。AVB這兩年維持小幅度的成長,而Cobranet或是報告未提及的Ethersound,這兩年的加盟廠商數量則是呈現停滯的狀態。 另一個數據,如下圖: 這是顯示各個主要的開放加盟數位音頻網路系統,2013與2014年在市場上有多少種產品可供選用。同樣可以看到雖然CobraNet仍舊是市場最大的音頻網路產品提供者,但兩年間的衰減幅度其實相當大,對照Dante系統的產品推出速度領先遙遙其他系統的趨勢,CobraNet系統的市場地位相信很快就會被取代。 另一個資料也非常有參考價值,如下圖: 這是五個主要的開放加盟的數位音頻網路系統,在各類應用上所推出的產品種類統計。 可以觀察到一個重點,Dante是唯一一個在各類應用都有產品推出的音頻網路系統。這也可以視為為什麼Dante可以如此快速地竄升的原因之一。 市調報告中關於CobraNet系統的應用,有特別加以說明。因為在CobraNet系統中,佔比最大的Amplifiers類別的104種產品,有25種來自同一個廠牌,而另一個高佔比的Speaker類別的66種產品中,同樣地高達53種來自同一個廠牌,這會造成CobraNet在市場上好像非常普及的扭曲假象。 報告中還提出幾個有趣的現象: Harman集團的政策改變。各位知道嗎?Harman集團其實是AVB數位音頻網路的創始者,一開始集團內的品牌其實有點像是避開採用Dante系統的策略。但後來旗下品牌多依循西瓜效應,陸續加上了Dante系統的選項,譬如說Soundcraft新的Vi或Si系列Mixer,都有Dante與其他多種數位音頻網路的擴充卡可選用,但有趣的是,擴充卡的選項中居然沒有AVB系統。 數位音頻網路各系統中,包括Ethersound、AVB、Dante、Ravenna系統都具有軟體方面的產品,讓個人電腦可以成為音頻網路的一個Device。(市調報告並未提到Ethersound,不管是未調查到,還是故意忽略,筆者還是把它加進去)。 而這些軟體上的發展,筆者認為將會為整個數位音頻網路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效應。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Dante的DVS軟體,目前佔整個Dante系統的銷售數量的28%。另外像這次在Infocomm展會非常受注目的Dante Via,預估也會非常具發展潛力。 Dante系統是如何辦到的?是機運?是成功的策略?在市調報告中提出幾點看法,可以讓我們一窺端倪。 技術支援:Dante的推展組織是一家私人企業—Audinate,系統的授權使用是需要付費,同樣的Audinate也提供設計產品的廠商相當程度的技術支援。相對於AVB推展的組織AVnu是個類似私法人的機構,加上AVB系統是採用Open Source的免費授權機制。理所當然地也就不會設置足夠的組織或資源來提供技術支援於廠商了。這對於像音頻網路這種需要連接多種不同品牌、不同產品應用的系統,缺乏適當的技術支援推展上阻力就會增大許多。 更新與持續發展:Dante系統幾乎每年更新兩次韌體,晶片硬體也持續推出新的產品。這對開發產品的廠商來說,在開發新產品時就可以得到更適切的對應系統晶片,對於系統推展絕對有利。 推動的時機:好的技術規範不代表就能得到業界普遍的青睞與採用。每個使用者都會擔心投入太早,變成實驗的白老鼠,而在潮流退去後,所有的投資都成為白費。Dante使用標準的網路系統周邊(如switch hub等),在CobraNet、Ethersound等系統在前頭鋪路、消除多數人對數位音頻網路的疑慮後,Dante的推出自然平順許多。 同樣的,AVnu推動AVB的時機就有點不恰當。AVnu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向業界喊話,白皮書早早就已經開放眾人下載閱覽,筆者也在多年前在Infocomm展會,就每年都會看到AVB的一些展示。然而AVB系統需要專屬的switch hub,AVnu聯盟其實大可先想辦法讓專屬的switch hub大量釋出、價格合理後,再來大力通動AVB系統,而不是像現狀讓眾人覺得雷聲大雨點小、原本的熱潮也有退燒的感覺。 沒有恰好的替代方案(或強大的競爭者):在原本最大的系統商Cirrus Logic,因為CobraNet晶片與系統的營收,對於Cirrus Logic來說實在是九牛一毛,多年前決定不要頃全力開發、讓其他系統商無喘息機會的CobraNet 2、甚至CobraNet 3的晶片系統,,而是不再繼續發展CobraNet。這給足了Dante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 綜合來看,目前幾個原本的主要音頻網路系統的態勢如下: ◆ CobraNet不再繼續開發。 ◆ Ethersound系統也好像停頓下來了。 ◆ AVB缺乏符合自家規範的Switch Hub,讓整個系統的推動變的龜速。 ◆ Ravenna專注在廣播電視的市場,Live SR市場目前未全心佈局。 這個情況對Dante系統很有利,當然,也因為Audinate精確地佈局、行銷Dante系統,讓他們掌握住機會,在Cirrus Logic淡出、百家爭鳴的態勢下,取得眾多的廠商加盟與使用者信任,快速脫穎而出,站上今日的地位。 銷售策略:如果沒有Audinate專注在銷售策略的制訂、推動,Dante不可能成為目前最活躍的音頻網路系統。 2014年是一個關鍵的年度,Audinate推出更小channel數的Ultimo 2x2、4x4晶片組,讓加盟廠商有更多樣化的產品開發選項,所以可以看到上圖,不管在硬體銷售或是通道數銷售的計算上,都有亮麗的成長表現。 傳達給市場的訊息:Audinate從頭到尾都用一致的口吻要傳達一個訊息給使用者,就是”輕鬆便可以駕馭Dante系統”。反觀AVnu則是從工程技術的關點來闡述一個標準的建立是如何重要、如何美好的。貼切地傳達使用者感到窩心、放心的訊息,帶來的就是Audinate一小群的行銷團隊可以在6年內達成194個加盟廠商的實績。而其中有半數是在近一年半內完成的。 Audinate公司的背景:Audinate曾經被質疑不過就是一家由投機資金募集起來的私人企業罷了,但後來證明這並未影響到Audinate成功推動Dante系統的效能。 相對於AVnu,AVnu的現況正是說明了理論上的工業標準,不一定就會成為市場需求所要的答案。而像AVnu這樣的聯盟式組織也正好成為私人企業效率較佳的對照組。 另外,像CobraNet這樣由頗具資源、巨大的中性第三方企業所推動的系統,最終還是因為並非核心業務而遭到遺棄。IT產業才不理(不需要理會)這種小不隆冬的PA產業的產品項目呢! 話說回來,如果Dante是由一家PA廠商所發明的技術呢?那它絕對會被所有競爭廠商投以懷疑的眼光看待的。筆者有時候會覺得,這或許是因為相對於IT產業,PA產業屬於相對窄眾市場的業種,造成廠商間猜忌、眼光較狹隘吧。所以某一家廠商的獨家規範,從來都不可能被其他廠商採用而成為工業標準的。 總和起來說,Audinate公司的私人企業背景,它的效率、貼近市場使用者的策略、非PA廠商--減少被猜忌的角色,都在在成為Dante系統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環。 網路效益的擴大化:1993年提出的Metcalfe’s Law清楚定義出網路的效益等於連網節點數的平方,隨著連網的用戶增加,網路與網路內的節點效益也會成正比成長。Audinate盡全力地去執行這個擴大網路效益的策略。包括增加加盟廠商、加快廠商推出產品的速度等。 此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策略: ◆ 增加在信號傳輸路徑上各種應用的產品種類。包括像信號頭端的麥克風、還有錄音/放音應用、軟體應用、會議系統、Intercom等產品,這會有效提升其他應用的產品被採用的意願。 ◆ 加盟有潛力的音頻網路聯盟。像Dante也加盟AES67、AVB等系統,讓Dante將來也能隨著其他聯盟的成長而一起蒙其利。 Harman集團的轉移:如前述Harman集團其實是AVB數位音頻網路的創始者,但目前的策略卻是把Dante納入到集團內產品在音頻網路連結上的選項之一,並把AVB系統棄於一旁。這個動作無形中也讓Dante系統少了阻力而多了助力。 最後,放上市調報告上關於Dante系統從2010年起,加盟廠商數與推出產品種類的統計,以及2015、2016年的預估資料。 圖中可以觀察到,2010到2013年,加盟廠商真正推出產品的速度還很緩慢。到了2013年後,Dante的晶片種類更多樣化,加上市場策略與佈局臻於成熟,產品開發的速度一飛沖天。 目前,Dante的加盟廠商數已經破200家,但這個部分會趨於緩慢直到飽和,而可選用的產品數則會有更長的成長期。報告中預測,2015年的可選用產品種類會有高於75%的成長,兩年後則會有130%的成長。 今天,Dante已經很顯然地成為音頻網路的領頭羊。加上其他音頻網路系統對市場的推廣與鋪路,數位音頻網路在市場上已有數以萬計的採用案例與使用者,數量不算多,但已經足夠這種數位傳輸科技從跳脫開發階段,進而建立堅固而能自足的生態系統。 等等,你說到類比傳輸系統?AV產業有個已有多次見證的定律,就是當一個類比系統的功能,數位系統只要接近20%的價位即可達成時,類比系統就注定要被淘汰了。中大型類比Mixer的快速消失是一個例子,當一台數位Mixer可以執行一台中型以上、笨重的類比mixer同樣的輸出入,還擁有更多的處理功能、只要1/4的價位、1/4以下的體積與重量,相信不但是使用者不想用類比,廠商也不想再生產類比mixer了。類比傳輸系統的被取代可以確定是進行式、不是未來式,只是不確定何時完成罷了。 綜合了優異的技術規範、持續不斷的市場行銷投資、一點點運氣、加上正面思考的策略,以及其他競爭者或是成長緩慢、或是停滯、或是專注在某個特定市場等要素,Audinate的Dante系統勢必帶領這個數位音頻網路的潮流趨勢,而逐漸成為主流傳輸系統。 Humphrey T

Infocom展會裡,Video與燈光也是重點產品之一。 展會裡,4k的Video影像已經變成主流,取代幾年前的FullHD格式。展會到處都看的到以最高解析度、畫質與美化創意等來取勝的廠商展出產品。 除了產業龍頭的大品牌如Sony、Barco、Christie、Samsung外,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大陸來的廠商,光電產業在彼岸的確發展迅速。 在Panasonic攤位上除了一般的投影機展示外,還有兩個3D投影技術的展示,挺吸引人的。 尤其是這個類似車展情境的3D投影,特別找來了Tesla的電動車到場,吸引許多人潮駐足、拍攝。 在影像大廠的Christie攤位,也有3D投影的大場面,頗壯觀的。 另外攤位的一角,還把他們各種點距的LED併排在一起,從P4一直到P1.5,以供比對,透過同一影像切換到不同點距的LED板上,可以很清楚對照不同點距出來的效果,很有參考性。 會場眾多的LED廠商中,最讓我驚訝的就是這家,HIBINO,日本最知名的PA出租公司,也跨界到影像產品的銷售了。 不過他們家的板子看起來技術上還在P3點距,所以他們也派了一組人在會場四處查看別家的產品呢。 展廠內已經有多家廠商推出P2以下的LED板子了。這兩家是目前看到最小點距的廠商,都到了P1.2的技術,而且在展會上,都是以8K的影像播放在大面積的LED上,非常漂亮的影像顯示。 這家廠商更是直接在大面積的LED前放上沙發,讓你近距離來觀賞8K的高解析影像。 展場上其實還有幾片LED板子,標示上都是到了P1左右,但都不是以大面積的方式展現,猜測應該還在測試階段,不過相信明年在Infocomm的展會上,應該就可以看到P1以下點距的LED板子問市了。 展會之大,我很努力地用三天的時間,也無法把所有的攤位看完,光是拍回來的Video片段就有250多個檔案,還有幾百張的照片,以及點點滴滴腦海中的記憶。每天光在展會中就步行超過10公里以上(根據我帶身上的Sony SmartWatch上的紀錄),很累,但真的很值得。古人有云,行千里路勝過讀萬卷書嘛,真的很慶幸自己有這個機會來充電學習呢! Humphrey T

QSC產品線再延伸擴大 QSC是我滿佩服的品牌之一,他們從功率擴大器起家,把觸角一步步延伸到喇叭系統、到處理器、到數位混音座,這次又再擴大到會議系統,每個階段的擴展一直都有很不錯的產品推出。 以新型的處理器Qsys Core110f為核心,搭配新的SPA半U多CH擴大器,以及重要的觸控面板控制器TSC7,形成整個會議系統方案的架構。 Core110f具備相當豐富的輸出入迴路供選用,包括24路的類比、16x16的USB數位迴路、128x128的Q-Lan網路音頻,而且還具備有RJ11的電話迴路,支援Call-in與Call-out,TSC7面板控制器上可以直接進行電話撥號呢。雖只有1U的體積功能卻是非常強大,光是AEC的Echo Cancellation處理功能便可支援多達16迴路,處理能力相當驚人。 相信信號處理、後端輸出的部分是難不倒QSC的,但會議系統重在整合,而且這個市場競爭者眾多,且已經有很多大魚在池塘裡游了,QSC要切入,應該還有努力的空間。 Renkus-Heinz喇叭指向性數位控制技術再提升 在業界進行喇叭系統的指向性數位控制研發的廠商,Renkus-Heinz算是先驅之一了。他們的Iconyx、iC2等喇叭系統多年前便開始引用這種Digital Steering Beam的技術,我也每年都會在展會上關注一下他們的研發成果。 今年他們的Iconyx已經推出Gen5第五代的產品了,技術更提升外,在產品設計上、控制軟體上也都一併提升。如同他們投影片所強調的,更快、更好、更便宜! 在他們的展場外Demo Room裏,除了產品的介紹、試聽讓人耳目一新外,現場還播放有一段特別錄製的影片,更是可以徹底體會Iconyx喇叭指向性控制的魅力。 影片在2014年下半年在加州某個教堂內現場錄製,教堂本身Acoustic殘響很大,嚴重影響到聲音的清晰度。片中先以傳統喇叭播放講話聲音,再把收音的位置一再遠離喇叭,此時可以清楚聽到殘響隨著距離拉長干擾清晰度,到了100英尺距離時,講話聲音已經模糊不清了。此時在同樣收音位置、同樣收音mic情形下切換成具有指向性控制的Iconyx喇叭,可以明顯聽到清晰度改善非常多。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這段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CZX1Fo6d4 Midas 另一隻大傢伙 – ProX 在之前的文章--美國巡迴演唱會PA器材使用排名中,從數據可以看到Midas Console的指定使用率排名,從2013的前五,掉到2014的前十末段。Midas因此又再推出Pro系列的新機種,ProX。 擁有166 input與99mix bus的處理能力,96kHz的取樣頻率,雙15吋LCD螢幕,同樣具備Dual Operation的雙控概念。Pro系列有ProX的加入確實很突出,處理能力到了業界一線的地位,但在這麼多強敵環伺的狀態下,能否帶頭搶下別的品牌原有的市場,可能還有待考驗。 Allen&Heath的新大型數位混音座dLive 之前文章分享了dLive的資訓後,這次展會也特別去拜訪了Allen&Heath的攤位,實際去碰一下實機狀態。 dLive具有160 in / 64 mix out的能力,整體上還不錯,支援多指、手勢操控的觸控螢幕,操控起來流暢度還不錯。 如果真要提意見的話,就是感覺上螢幕的解析度可以再提升些,畫面可以再美化,然後就是人機介面的按鈕、旋鈕、指示燈等都應可以再修飾的不要太多塑膠感。畢竟百萬級以上的數位console就跟百萬以上的進口車一樣,性能之外,相信視覺上的感受也是相當重要的。 Infocomm2015展會之王 如果你問我那個廠商是展會上最大贏家呢? 如果撇開做了多少生意,接了多少訂單不談,光從展會上的曝光率來說,我想應該就是Dante !! 在會場上到處可以看到如下圖的布旗、標語、標示,我覺得不只是Dante Spoken Here,根本就是Dante Spoken Everywhere ! 之前Dante官網上就已經發佈加盟廠商超過200家的消息了,這次到會場一看,根本不用懷疑,因為到處都可以看到廠商的Dante加盟標示。其普遍的程度,我打賭沒有任何一個音頻網路協定可以比得上。Dante,堪稱展會之王啦! 多品牌爭鳴的Harman Group攤位 Harman今年仍舊以多品牌共展的攤位方式。 在攤位的一面有一個主舞台區,幾乎把所有的PA品牌代表性產品,像JBL陣列喇叭、AKG、Crown等,加上Martin的燈光系統,一起在舞台區亮相。 攤位裡面就是每個品牌獨立的陳列了。 比較特殊的是,因為Harman Group購併了AMX這個自動控制系統的品牌,所以AMX今年是併到Harman的攤位內了,而且佔了差不多一半的攤位比例。 Soundcraft也在攤位內推出了新產品的陳列,像Ui系列的數位混音座,以及Si Impact的新數位混音座等。 Drone無人飛行器的展示 只要是跟資訊溝通相關的產品,在Infocomm展會都可能找到相關的展出。所以目前相當夯的無人飛行器,這次也是Infocomm的重點產品之一。 除了美國幾家重要的無人飛行器的廠商攤位外,在展場的一端也設立了一個飛行示範區,也提供了免費的簡單體驗課程,並結合各廠商的攤位佈置成園遊會的情境,有吃、有喝、有玩樂,相當有趣呢。 Humphrey T

6/17開始的Infocomm2015,今年在Orlando的Orange County Convention Center舉行。 今年展場氣勢比兩年前同場地時要來的大多了。不但原本已經缺席兩年的Microsoft重新出席,甚至會場一角還有台灣精品館呢!(下圖左側) Yamaha發表多樣新產品 一進會場,立刻直衝Yamaha的攤位,攤位中央當然就是新發表的Rivage PM10了。只是無法隨意操控,四周圍起紅龍,需要排隊讓Yamaha人員一一為你解說。真的是大熱門的產品。 另外,除了新產品的TF系列外,Yamaha攤位的另一頭是CIS區域,這次的主角是特別選在Infocomm發表的新型號處理器MRX7-D。為了符合這種商用市場的情境,這個區域特別佈置成餐廳的樣子,陳列區是吧台,有飯桌沙發、有點唱機,也特別命名為Digital Dinning Area,挺有趣的。 類似原本的老機種DME-N,採用使用者可編寫處理程序的開放式架構,據資料敘述,可以處理達110 x 104個輸出入迴路。重點在於系統內建了Dan Dugan automix與Echo Canceller等音響工程上很好用的功能,不需要像以前的DME-N需要另外付費加裝擴充卡。 另外,設計者還可以編寫自訂的操控介面,利用iPad來進行無線觸控,很方便的功能。 預定的售價約在美金3,500左右。 Yamaha在展場外還有租一間Audio Demo Room,用以做Nexo喇叭系統的試聽,主要是Nexo的新款喇叭系統iD系列,具備多種號角涵蓋角度、多種用途的iD24與兩種超低音iDS110、120等。下圖為iD24,V型雙4吋單體的架構。 另外就是Nexo的新型陣列喇叭Geo M6,加上STM系列的生力軍M28的介紹與試聽。 Avid攤位的S6L 在Avid的攤位,特別選在S6L說明的場次去參觀,想當然地是Robert Scovill擔任主講。 內容是以介紹為主,包括發展的背景、理念與機台操控介面的說明。 還包括混音系統部分使用了Intel Core i7處理器、以及Plug-in使用的HDX DSP處理器等細節說明。 除了S6L之外,S3L以及S6都現身在會場,也各自有示範說明的場次。不過倒是滿希望很快就能在台灣看到S6L的身影呢。 Aviom發表D400新型分配器 Aviom攤位上陳列了新型的A-Net網路分配器D400與具備Dante網路的D400-Dante。 分配器的另一邊就是耳內監聽控制器A360、A320以及iOS的Display app的陳列與說明區域。跟往年比起來稍稍單調了些。 Microsoft大手筆推廣Surface Hub 闊別了兩年的Microsoft重新加入Infocomm的展會,而且這次的攤位佔地頗大,令人讚嘆的是,這麼大的攤位面積,只為了一個產品 --- Surface Hub,而且大部分空間是像家具、休憩區等無直接關連的搭配性陳列,真的是大企業的思維啊。 重點其實是在攤位兩側的幾間簡報室的Surface Hub介紹與示範,如下圖這塊84吋的多功能觸控螢幕,結合了電子白板、簡報器、Skype/Lync多方視訊會議,以及各種app與一身,同時也能以原生方式支援Crestron系統控制連動。據說已經開放給企業界預購了。 Humphrey T

Infocomm Show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Audio / Video專業系統展會了,今年會在美東的Orlando舉行。雖然是從美東時間的6/13開始,但在幾天前陸續就有各廠商透過產業電子報,開始對外發佈各種產品、組織等的新訊息了。筆者預定在下週二前往參加這個展會(6/13~6/16為各種的教育訓練、認證測驗、會議等,6/17~6/19正式展會),不過在出發前,先把我手頭收到的一些訊息,跟大家分享。 Allen & Heath發表新一代的數位混音座dLive 眼看Digico、Avid、Yamaha、Soundcraft等都陸續發表了新的數位混音座,Allen & Heath這家數位混音座的大品牌當然也不能示弱囉。只是他們沒有搶在4月德國展百家爭鳴時發佈,而選擇在年中的Infocomm倒是有點意外。 dLive特別強調是新一代的混音座,包括幾個重點: 分離式設計,把處理單元從控台獨立出來,併入到具有I/O的MixRack上,這在Allen & Heath來說的確是全新的思維。 處理單元改採用FPGA的處理架構核心,具備更強、更彈性的處理能力。 操控上,除了網路傳輸外,還有全新設計、具備手勢操控、拖放能力的使用者觸控介面。 96kHz / 96bit的XCVI處理核心,可同時處理128 input加上16組stereo效果器return迴路,共計160 CH的混音。輸出可達64個混音輸出迴路。 控台與MixRack都各具有三種型號供選擇,以搭配不同的應用場合需求。如下圖,這是最小的S3000控台(20個Fader與一個12吋的觸控螢幕)搭配最小的DM32 MixRack(32 Mic In)。 下圖是dLive的系統圖,可以看到除了控台與MixRack的處理核心外,dLive系統還可以選用Expander DX32這種單純的I/O,來擴充系統的輸出入能力。當然地,也可看出dLive也還具有各種的應用軟體來輔助使用者的操控。 Allen & Heath相當重視XCVI的這個FPGA處理核心,這也是去年八月三家歐系混音座大廠Digico、Allen & Heath、Calrac結盟後,Allen & Heath首次推出以FPGA為處理核心的數位混音座。Digico是業界首家推出FPGA為處理核心的數位混音座大廠,所以dLive是否有部分Digico的研發技術導入,不免引人遐思,但不管怎樣,對業界的發展,總是好事一樁。 目前的資訊還只是輪廓而已,但如果dLive只是這樣,那我大概會說”喔,不錯”罷了,因為這些目前都已經不是頂尖的技術了。最具震撼的是它的 ---- 價位。據電子報上的報導,dLive的價位從小到大系統大概會落在美金$22,500到$35,000左右。這將會使它成為市場上這個等級中,CP值最高的數位混音座之一。下週我得好好的去拜訪它一下 ! Aviom推出新的個人監聽網路分配器D400 Aviom已經是個人耳內監聽系統的龍頭廠商了,但他們的產品研發一直有新的生力軍出現。這次Infocomm他們準備要推出新的網路分配器D400以及D400-Dante。 從目前的資料上看來,D400系列推出的主要目的在於降低價位,讓使用者能更輕鬆的進入這個應用系統。而與原先的D800系列比較大的差異在於三點: Dante的CH迴路,從D800的64CH,改成32CH。 面板上連接A-Net或是連接Dante的網路端子,從D800的Ethercon專業級連接孔,改成一般的網路連接孔。應該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吧。 原本的D800-Dante上具有A-Net in與Dante兩種輸入網路孔,使用者可以決定要使用A-Net還是Dante系統送來的訊號,擇一來進行耳內監聽的分配傳送。但新的D400-Dante就只有Dante的網路孔、去除了A-Net in網路孔。 D400或D400-Dante上一樣都還是具備有8組PoE供電的A-Net網路分配孔,可以直接連接、供電驅動A360等耳監控制器,還有一組不供電的A-Net網路輸出孔,可以連結到其他的A-Net系統上。 資料上目前還沒看到另一個重點 ---- 價位。這就有待我在展會上發掘一下了。 Humphrey T

6
7
8
9
10
11


數位音頻網路(4)
業界動態(35)
PA器材介紹(8)
音場系統(8)
Mixing Console(8)
Plug-in(2)
Power User(4)
Old School Things(1)
彩排技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