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Prosound Web論壇一位發表者說的,Avid終於踢掉原本的舊鞋,迎接這一個S3L加上S6擴展版的新一代Live數位混音座。與舊的Venue D-Show系統相比,Avid的VenueS6L,就像升級擁有大聯盟等級的全新功能與架構。 相信很多Avid電子報的訂閱者跟我一樣,早在一月底、二月初時就開始收到Avid Connect2015的邀約信件。這可能是去年Avid因財報的問題被Nasdaq勒令下市後最大的公開訊息了。 那時候筆者心裏就在想著,這應該不僅僅是Avid ACA會員年會那麼簡單的活動吧,因為: 去年Nasdaq下市後,今年重新站回Nasdaq,需要一個向大眾宣示、穩定投資人與顧客的舉動 去年Avid的代言工程師Robert Scovill來台舉行Venue技術講座,就在九太場的Master Class中,他透露了Avid正進行下一代大型數位混音座研發,且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了。 這次活動大手筆地於4/10~4/12連續三天在Las Vegas的凱薩宮舉行,而且Avid的CEO親自站台 刻意搶在美國NAB展(4/13開始,也在Las Vegas)、德國法蘭克福大展(4/15開始)前夕開始,有著特殊的意義 很多市場上的傳言、PA媒體就預測新一代的數位混音座應該會同時發佈訊息。果然在Avid Connect開始同天,官網加上PA媒體就同步發佈了VenueS6L的訊息。 根據目前官網公佈的資訊為基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新的旗艦機吧。 VenueS6L結構上一樣採取分散處理的方式,如同之前的Venue D-Show或是最近的S3L,系統以三個主要元件架構起來:控台、DSP引擎、I/O。 而VenueS6L強調模組化選配,所以這三個主要元件都可以依需求來組合。控台部分就有三種型號可以選用, S6L-32D、S6L-24D、S6L-24三種控台,差別主要還是在實體的操控介面,包括Fader數、12.1吋觸控螢幕數量、旋鈕等。為了因應戶外陽光下使用的情形,面板上的顯示與燈號均大量採用OLED的元件。抓最大款的S6L-32D來看,其上則會擁有4組12.1吋的觸控螢幕,32 + 2的fader,以及3組32顆多功能旋鈕的模組,大幅度提升操控上的直覺性。 面板上大量的採用OLED元件 DSP引擎部分則依其處理的channel數量,分成兩個型號,一樣的,抓最大處理能量的Venue E6L-192來看,可以在96kHz架構下處理到192個全功能的輸入channel,與96 + 3各自具有7段式PEQ的輸出channel,還有24x24的矩陣輸出、24個VCA群組、32台31段的GEQ等功能。 每組DSP引擎標配是一張HDX192的處理卡,可以擴充到4張處理卡,隨著處理卡的擴充,可同時運算的plug-in就越多,這部分目前手上的資訊不多,看起來最大可以處理到200個plug-in Slot。 I/O主要是Stage 64 Rack,透過12個卡槽,可以選用各種不同的類比與數位的擴充卡,最大可提供64 in / 32 out的輸出入能力。因為都是使用AVB網路介面,所以也可以直接連接S3L系統的Stage 16,提供更大的彈性。 AVB是VenueS6L的系統傳輸骨幹。AVB技術的發展聯盟叫做AVnu,遠在2009年AVnu創立時Avid就是第一代推廣廠商,所以我猜AVB很早就納入到Avid新一代混音平台與傳輸系統的研發計畫中。 VenueS6L基本架構就是以AVB (Audio Video Bridging)的數位音頻網路來負責整個系統連結與傳輸。這三個主元件均標配有AVB的介面,使用網路線便可以進行系統連結。Avid非常強調與AVB系統的連結性,從上一個機種S3L就一直宣傳他們是全球首家從基本架構上就支援AVB的Live Console,再到新版的Protools,以及這個即將上市的S6L,全數支援AVB的網路傳輸連結。 有網友稱VenueS6L就像是之前的Protools S6控台的Live改版,筆者也同意,至少在Master Module的顯示畫面上,如下圖,可以看出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個人覺得,VenueS6L相較原本的Venue D-Show,大致上有下列幾個特別點: 處理通道的胃納量大幅提升:號稱可以支援超過300個通路(目錄上並無清楚指出是in / out加總,還是光指input),這對處理各種Live的應用,的確很方便。 輸出Mix bus大大提升到96 + LCR的通道數(VenueE6L-192),這對現今的越來越嚴苛的混音應用環境來說太重要了。 多組觸控螢幕,提升了操控的靈活與直覺性。 支援HDX的DSP運算,讓On-Board Plug-in提升支援64位元的AAX架構插件,能平行進行更大量、音質更好、延遲更短的混音插件處理。 這點一直是Avid家族的數位混音座的大賣點,也是10年前Venue D-Show推出、在市場上一炮而紅的一大原因。 完整支援AVB,舞台到控台或是多點的連結,現在可以更方便地以真正網路的方式來進行。 透過AVB系統,可以更方便地連接Protools進行多軌錄、放音,或甚至是Virtual Sound Check功能。目前單一AVB系統的架構可以進行多達64軌的錄放音。 I/O收音信號的多點分享,透過Avid True Gain的自動力度補償功能,可以得到完整的解決方案。這已經變成目前中大型數位混音座必備的功能了,包括Yamaha、Digico等多個品牌都列入標準配備。 更方便的Venue軟體,進行系統的前置設定,並且可以與之前的Venue檔案相容。 更完整的備援功能,電源、網路傳輸等均有備援的方案。 其他:2軌的USB隨身碟錄音功能、VCA/Group Spill功能(直接讓控台以fader排列出某個指定的群組)、Touch and Turn旋鈕功能、Customized Layout等。這些功能在其他如Yamaha的新數位混音座上也都已經有配置了。 第一次看到VenueS6L的規範時,直覺上的感覺就是,Avid終於有了一個更完整的Live混音系統方案。S3L僅能算是中小型的應用方案,VenueS6L把各方面的需求都補齊了,混音處理的輸出入迴路、更細緻的操控直覺性、傳輸網路系統、錄放音的整合等,還有一直以來最受歡迎的Plug-in的應用更是提升到64位元AAX的架構。 VenueS6L已然是個相當完整而優異的混音系統,對我來說,再來就是實際上機操控的感覺,還有最重要的:價位。VenueS6L表定要在四月德國展正式登場,而我跳過這次德國展,準備參加六月的美國Infocomm展,到時候除了實機測試外,還有滿多目前資訊上不清楚的地方,要利用機會學習的,滿心期待………..。 Humphrey T.

2005 整整10年前 AVID (or Digidesign) 推出了 "Venue" Venue 的D show or ProFile,可以說是32 bit ProTools 的Live 版本 但從ProTool 11開始,64 位元架構的系統汰換了之前的工作環境 新的HDX 跟錄音室的S6 控制台的延續發展 AVID 於2015 四月發表給Live Sound 用的S6L 上ㄧ代的AVID 數位 live 混音台系統由 “控制台Dshow/profile” + “引擎 Mix/Foh rack” +”進出通道 I/O Stage Rack” 組合 新的S6L 系統也類似 但組合模式提供更靈活的選項 控制界面有三種選擇 S6L-32D ,S6L-24D.跟S6L-24 差異是觸控螢幕跟控制旋鈕的多寡 每個控制台都具有8個analogue I/Os,8個AES/EBU digital I/Os 兩組耳機 jacks AVB 的Ethernet port,USBs,DVI-D..... 處理引擎有兩種選項 E6L-192 跟E6L-144 差異在處理 input chs 跟plugins 插件的處理數量 跟Matrix routing 的多寡 8個PCIe 可以選項插卡 選配的插卡有AVB Ethernet ,MADI.Thunderbolt 跟HDX 新的 I/O rack Stage64 最多可以處理64 ins & 32 outs @48/96 KHz 可插12張 每張以8ch 為單位的類比或數位I/O 卡 或是以16ch 為單位的ANO A-Net 卡 跟DNT192 的Dante 卡 Stage 64 I/O Rack 都內建 Dual MADI out 可以把64個inputs 獨立輸出 有word clock I/O 跟其他數位器材同步串聯 雙電源供應 跟ㄧ個用來檢查輸入訊號的耳機監聽jack 雖然還沒真的接觸S6L 從外觀上來看 Faders 跟OLED 觸控螢幕 應該是Studio 版S6 的延續 質感跟前代的D show or Profile 過於塑膠的觸覺差很多 依S6 或S3L 的高貴價格來猜 恐怕也會反應在S6L 從處理引擎結構上看 64位元的HDX卡跟AAX 插件處理是值得期待的表現 處理速度變快跟大量匯流資料的環境將提供比前代32位元多了很多優勢 壞處是TDM時代的32位元插件的汰換 數位調音台的成功與否 除了聲音要好 更需要穩定的操作表現 Protools 11 開始使用AAX 插件 使用者介面跟新的運算功能表現 都大幅領先舊的32位元插件 plugin 大廠們除了忙著更新讓以前TDM or Native 32位元插件能在64位元的運算中繼續使用 也都開始針對64 bit 的AAX DSP 版本開始提供新插件 HDX 插卡在protools 的latency 可達0.7ms 這樣的數據對需要”即時”跟”Low Latency “的live 數位調音台 是很有幫助的 除了正式上路後的穩定性需要市場檢驗 AVID S6L 的發表 想必會加速未來更多 AAX DSP的產品開發 此外AVID 的網路音頻格式主要支持AVB 這對於將來的網路音頻格式也添加了變數 隱藏版的S3LX 的iPad control 雖然沒發表 我想等2015 第3季 S6L正式上市時 應該也會供應下載搭配S6L 使用 沒道理S3LX 能用.. S6L 不行 對吧

電腦跟數位在音響器材的日漸普及 至少帶來了“表頭”這個好處 傳統的類比混音控台,多半只提供”音量” (VU or Peak..or both) “正負極性” (correlation) 的讀表 高階的可能還俱備了”Phase Goniometer” 向量圖表... 音響器材的對音量動態範圍表現有其上下 不過大 可避免失真訊號產生 不過小 可維持好的訊躁比(S/N ratio) 降低底躁 脫離了正常運作範圍 聽覺會被告知 而表頭的閱讀是客觀的佐證 做什麼事 聽見什麼 看什麼錶 多數時候 我覺得”聲音的比較”是表頭最幫忙的時候 比如 input 訊號 peaking 跟不peaking 的比較 (level peak or over load) 訊號EQ處理前後的頻率分析比較 (RTA & Phase) 訊號動態處理前後的amplitude大小聲比較(RTA & Level) 左右訊號的相位差異比較 (Mono /Sum & difference) ..etc 切換“In/Out" ,"bypass" 邊聽邊看 表頭讀取在比較的情況下 提供作決定的依據 在從前“meter”不是隨手可得的工作環境下 更重要的是 “耳聽為憑” 人腦對聲音的反應並不比機器慢 沒有表頭可以依賴 反而是對”聽力”很好的訓練 在2015這個年代 只要有個PC 配合audio i/O +軟體 Level 跟各式level表頭都可輕易成為輔助工具 用來輔助訓練”聽力”的工具 善用表頭輔佐 是現代音響師該具備的優勢 但態度上仍應以”聽覺”為主 畢竟 開車還是要看著路面 注意路況 而不是盯著速度跟油門轉速表

我想執行音響系統安裝或音控的朋友都聽過所謂Comb Filter,而大家也都知道主要是因為同樣的信號從兩個(或以上)的音源(如喇叭系統)輸出後,到達同一個聆聽點的時間不一致,造成信號加總後某些頻率上的抵銷現象。加總後聲音雖然聽起來怪怪的,但實際上到底影響有多大呢? 避開不談太多理論上的事情,我想直接以音場模擬軟體來進行現象的模擬,用看圖的方式來瞭解Comb Filter產生時有多大影響,相信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 我們先在模擬軟體上展開一個20米 X 30米的場地,再模擬一般的喇叭擺設方式,於場地兩側掛上兩支射角為90° x 50° 的喇叭,如同下圖的喇叭位置三維座標:基本上左右喇叭三維座標是對稱擺放,只有左喇叭刻意讓它稍稍向前50cm,以模擬我們平常若時間太趕,無法進行delay補償時會常會發生的狀況。 別小看這50cm的誤差,這是Comb Filter產生的要因。如果我們設定一個聆聽點在場地中央,兩支喇叭投射信號到這個聆聽點所需的時間就會因為這50cm的誤差而有所不同。如下圖,兩支喇叭投射時間差為1.25ms。 Comb Filter是種純粹的物理現象,可以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1.25ms的時間差,導致的Comb Filter所產生的第一個抵銷頻點會在400Hz,之後每隔800Hz會產生另一個抵銷頻點,所以依序是1.2kHz、2kHz、2.8kHz、3.6kHz………..等。就如同下圖在聆聽點的頻率響應圖: 如果再把左喇叭的位置調整到與右喇叭一致,同一聆聽點上,我們把三種情況的頻率響應圖套疊在一起,則會如下圖:(綠色曲線為兩喇叭位置相同無抵銷時的頻響、藍色為兩喇叭有1.25ms時間差時的頻響、紅色為單一支喇叭的頻響) 相信大家可以清楚看到,如果兩喇叭位置一致,喇叭全開時,加總的頻響應該會如同綠色曲線一樣,全頻率都會與單喇叭的紅色曲線維持能量疊加上的差距,而因為到達時間差而產生Comb Filter時,則會出現如藍色曲線般的,某些頻率抵銷、某些頻率能量疊加的現象。 我們再進行另一個測試,把喇叭位置改成一上一下,以同一個軸心向外投射。如此更容易觀察抵銷的作用,而會呈現更有趣的現象。 如上圖,把兩個喇叭放置在同樣的中心軸線上(X、Y軸為同樣座標),只有高度上不同,分別在2米與5米的高度。此時兩喇叭投射到中央聆聽點的時間差為1.34ms。 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1.34ms的時間差,導致的Comb Filter所產生的第一個抵銷頻點會在373Hz,之後每隔746Hz會產生另一個抵銷頻點,所以依序是1.119kHz、1.866kHz、2.612kHz………..等。 由於在中央聆聽點位置,373Hz會產生第一個抵銷點,所以我們以373Hz來繪製場地的音壓分佈圖如下: 音壓分佈上你可以觀察到一個奇妙的現象,在聆聽區位置因為時間差的關係產生373Hz的抵銷,以喇叭到聆聽點為半徑,畫出的弧線,剛好形成一個抵銷弧圈。所以從喇叭投射的信號,靠近抵銷弧圈時信號力度便漸減,而遠離抵銷弧圈時,信號力度反而漸增,形成了越遠處音壓力度反而增加的奇妙現象。 再觀察一下,場地在兩支喇叭全開時,373Hz的平均音壓是102dB,但若只開一支喇叭時,如下圖,373Hz的平均音壓反而有104dB。 所以增加喇叭對於這個頻率的能量反而是幫倒忙,有害無益。 希望透過這兩種分析方式,我們都能夠更清楚地瞭解Comb Filter對音場上的影響,進而能把它有效地控制。

before Sound Check ... 不斷地保持學習 是20多年的聲音工作讓我覺得最重要的觀念 1989年 我離開台灣到英國 理由單純 想學ㄧ些沒人教的功夫 只能往有人教的地方去 主動求知 保持學習 這個態度對我十分受用 20年前很多理論 現在還是很重要的根基 但10年前的尖端 也很多都默默淡出落後了 學過的事 不論管不管用 保持學習 是基本防禦工事 離開學校進入工作 從錄音室助理工作到演唱會工程總監 我學習很多書本裡沒提的東西 ㄧ些實際的經驗法則 ㄧ些值得主動學習的專業 我理出ㄧ些學習經驗 分享我如何去準備ㄧ個工作 ㄧ個session ㄧ個gig #1 Get Prepared for A “Gig” “Gig” 是我到了英國工作才學到的單字 意思是 “工作” ...大多時候是指演出 或類似相關的工作 “事前的準備”是做好”gig”很重要的事 如果可以.. 主動花時間參與彩排 瞭解音樂風格 認識ㄧ些名字 清楚ㄧ些順序 規劃工作的範圍... 彩排的進行中 有很多的線索 可以讓準備工作很有效能 把演出的音樂聽熟 是提升自己非常好的機會 跟音樂人溝通 “音樂”常常是友善的起點 也同時是學習溝通工作的開始 “這段 solo 會不會有點大聲 ?“的提問 永遠會比 ”這段 solo 請彈小力點 ?”來得有禮貌 投入工作內容的準備 投入工作團隊的協調 誠懇的起點常常都有好的結果 #2 Get a clear “Ch list” & “Stage plan” 清楚 的舞台佈置圖跟軌道清單是重要的溝通文件 清楚的舞台圖能告訴相關人員 鼓組在哪 吉他音箱怎麼放 左右哪裡是bass 進出方向動線 相對距離關係.. 如果舞台圖用很多暱稱人名標示樂手 , 器材型號手寫模糊, 位置標示凌亂 工作效率就可能浪費在ㄧ些不必要.. 舞台圖可以很藝術 狠科技 但基本要求是 清楚達意 清楚的軌道訊號列表 要合理 符合實際 而不是當成Wish list 做準備 大型或小型演出 花時間瞭解演出的規模 場地條件 降低修改往返文件的機率 把時間花在有效的準備工作 等別人通知 不如主動找答案

6
7
8
9
10
11